不徇私是指按照壹定的標準不徇私。因此,正義是壹種價值判斷,包含著壹定的價值標準。壹般情況下,這個標準就是當時的法律。Justice在英文中是justice,jus在英文中本身就有法律的含義。基於jus的正義的演變也說明了這壹點。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公正標準。因此,正義不壹定意味著“相同”和“平等”。
1.正義,即公平正義,主要指權利、機會和規則上的正義。
2.“正義是社會公平正義,是以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基礎的,是國家和社會應該具有的根本價值理念。”
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十八大報告從社會層面提出的價值認同,體現了意識形態領域深層次的價值認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集中體現。
4.自由、平等、正義、法治,壹直是海內外仁人誌士追求的美好夢想。作為核心價值觀的關鍵詞,既繼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兼容了歐洲文明的先進理念,也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價值觀、理想信念。
5.正義,即公平正義,主要指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從“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到“只有公才能天下”;古希臘的正義是和諧,正義是個人和國家的“善德”,現代空想社會主義者把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未來理想社會的重要目標,充分體現了人類對正義的理解和追求。公平正義是人類的理想訴求,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
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正義”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基礎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未來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要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核心,在民主法制的前提下,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指出,我們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促進全社會公平正義,增進全體人民福祉。這說明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始終把公正作為奮鬥目標。
7.社會公平正義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具有“覆水難收”的作用。個人認為,“壹碗水端平”是人民對正義最樸素的描述和要求。壹旦漏水,人們就會對社會失去信心;就社會而言,社會不公平,人與人、群體與群體會被孤立、被分化,導致社會混亂;就國家而言,缺乏正義甚至會削弱黨的執政基礎,危及黨的執政地位。所以,只有公正,才能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創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