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晚開始,我將用壹支鋼筆(2000年德國制造)為王書法傳人懷仁先生歷時約20年集成的《教法》作序。出來的時候,書聖已經死了幾百年了。千百年來,這個版本是學習王的最佳起點。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宋拓本,不是很清楚。我用毛筆寫的。但是欣賞就好。偶爾筆法細膩,如清亮之光,映人心脾,見玄妙。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高慧敏曾在壹本書法書中說,學習硬筆也可以促進對方的毛筆,主要是在結構上。尤其是對於潛心毛筆書法幾十年,不大關註硬筆的人來說,頗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壹般我們只聽說用毛筆寫字對用鋼筆寫字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反之亦然,這方面很少提到。我覺得傳統書法家對這個不感興趣,但是搞硬筆書法的往往不太重視(還是書法有先天劣勢?)所以這也是壹個新奇之處。
?記得臺灣書法家侯吉諒在抄中國古書理論的時候提到,說偶爾見見頓悟就夠了。比如他看古代書法家馮芳的《書論》,鸚鵡學舌的正句壹瞥而過。但其中有壹句話叫:水要新畫,墨要新磨。他認為這很有趣。當他說到重點時,他立即把它抄了下來。我覺得那是我抄的時候偶爾摸壹下癢,所以壹定感興趣。壹定是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偶爾發生的,也就是我們今天沒有白做這個工作。
?今天,當我寫完幾百字的時候,突然之間,我的思緒就井井有條了。希望這是類似禪宗所說的壹點頓悟。真是太開明了,多年來都很清楚。晴天的時候,天上有雲,瓶子裏有水,春天的時候,草是綠的。想到這些美景,我就像那只在天堂裏的猴子,微笑著,撓著頭,滿足了自己壹會兒。
?當然,用硬筆寫字時那種安心的感覺其實是比較容易獲得的,因為我們並沒有那種筆軟怪怪的好妙境界。使用毛筆時,情況要復雜得多,如側擊、扭轉、方圓的同時應用等等。年復壹年,月復壹月,進展異常艱難。但是我們用毛筆的經典書法作為我們用筆的對象,有很高的意義。雖不精,必不精。好處是可以潛移默化的使用,也可能有自己獨特的方面。甲骨文和筆的軟沒有關系。
?那麽我們可以在這裏做壹個簡單的總結。當我們用有限的手段和工具去模擬復雜的技術時,難免會失去大部分好的東西,但應該在小的方面有所收獲。而且要在氣勢、構圖、結構、精神上逐漸找到自己的特色。
?記得建國初期,很多書法家偶爾對毛筆感興趣,也對鋼筆書法感興趣。他們當然是像煮小鮮菜壹樣在統治壹個大國,但他們只寫毛筆字,閑暇時偶爾會把註意力轉向硬筆書法。甚至我遇到過壹個老書法家,他認為用筆寫字,可以直接用毛筆和五指寫字,效果還不錯,因為有高深的功力。另外,我們在寫字的時候,大部分還是用傳統的方式豎著寫,但是寫久了,就可以用簡化的形式橫著寫了,這才符合真正的鋼筆書法的本質,或者說能不能另辟蹊徑還未可知。
?起初,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我的硬筆書法小帆船啟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