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古詩人-林卓吾-劉中藻-李誌清-陳從超-楊復-黃幹-羅文藻-苗家公子-劉-趙萬年-劉繼培-陳元老-孫勝-陳從超-郭東山
薛靈芝(682 ~ 756)
字君貞,先生,河南萊文人,祖上是梁(502-515)時的光祿大夫。唐神龍二年(706年),24歲的薛靈芝赴京趕考,成為福建歷史上第壹位進士。唐代,在開(713—741)時,薛靈芝擔任左不缺和太子助理。後來唐玄宗寵愛楊貴妃,重用李。玄宗向淩雪下的逐客令。薛靈之心灰意冷,於是病退,回到家鄉,徹夜慶祝。唐肅宗·恒力即位後,非常關心薛靈之,下旨召他回京。不幸的是,薛靈芝已經去世了。唐肅宗被薛靈芝的清廉所感動,將石礬命名為“蓮村”,將村前的河命名為“蓮水”,將村後的山命名為“蓮嶺”。從此,“三連”遠近聞名。
唐朝末年(923-936),壹個姓陳的人娶了福州連江人薛,搬到了連村。如今,大多數村民都姓陳。而薛靈芝的後代,壹部分遷移到鄰近的高岑村,壹部分遷移到廈門,成為開發廈門的先民。
謝傲(1249 ~ 1295)
南宋末年的散文家、詩人。字高煜,晚號【日夕】發。南宋淳祐九年(1249),生於福安沐陽白雲山北麓小洋村,後遷居霞浦縣。他的詩被200多人流傳至今。
19歲,應該是秀才。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起兵,他帶領數百村民參軍。文天祥被俘被殺,卻不為官,在浙江流浪到底。南宋亡國前後,散文光芒四射,謝翺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之壹。黃宗羲稱贊他的文章是天地之間的“至高之作”(《我的遺憾集·謝年譜·遊記序》卷壹)。他的《悼西臺》寫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悼念文天祥,以曲折的方式表達了自己深深的悲痛和憤慨,感人至深。他寫的山水文章,如《遊宋馳關師洋記》,描寫羊、石群,既生動又傳神;《金花洞的故事》是對洞內妖魔鬼怪的生動描述。他的文筆蒼勁,得益於柳宗元的散文。謝翺向李賀、孟郊取經,誰的怪崛起可以被孟郊追隨,誰的險處可以與李賀對峙。
鄭虎臣(1219 ~ 1276)
字韓婷,又名京兆,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生於福建路長溪縣白竹南山(今福安市西濱南山陽頭村)。德佑元年(1275),任會稽(今浙江紹興)縣令。他的父親鄭雲,宋理宗人,當時是越州同治,被叛徒賈思道陷害,流放處死。鄭虎臣受到了株連的懲罰,被流放到邊疆,後來被赦免釋放。後來,鄭虎臣在為天下除奸的路上,殺死了奸臣賈思道。這些事跡被記載在《杜敏別集》中。次年,賈似道的同黨陳逃到福州,唆使趙貴庚殺害鄭虎臣。受傷後,鄭虎臣被安葬在南山村的博物館花園旁,村民和他們的後代在村前建了壹座神龕紀念他。明代著名抗日軍人余還在木棉寺前的石亭立了壹塊石碑,上書“鄭松胡臣在此殺賈思道”。明代的也寫過壹首關於鄭虎臣誅賈的詩:“當年誤國,逃亡他鄉,自曝身世。誰說虎臣成壯節,木棉長存。”
神童詩人苗的兒子
福建福安人,從小聰明。七歲那年,我在考試的時候寫下了《新月》這首詩,從小就雄心勃勃。表達了幫助全世界人民的精神。作品《月牙兒》《賦月牙兒》收錄於《全唐詩》。
著有《苗子詩選》等新月詩:《第壹輪明月如弓,明掛青天邊》。那時候的人不知道飛蛾撲火,眉毛小,三五聚滿天。“它至今仍廣為流傳。
宇瞻
字祥符,福安(今福建)賽岐人。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奏特銜,為正主簿。見明嘉靖《寧德縣誌》
高湛
據福安縣誌:鶴嘴鋤,字德。武玉出生了,鹿和人戰鬥。城池困於傑然,賊卻縛於入口處,又打又罵,至死方休。
唐末宋初有記載,賽公後裔五子考中該科,為宋代理學家朱所稱道:“學觀樓前萬物,觀榜龍。”到了明清,學風不減,人才輩出。比如宇瞻、徐湛、詹坤、聞戰、詹緹、高湛等。,不僅投身於事業,而且在學業上也頗有建樹,名垂青史。到了近代,福安詹氏家族的表現更加突出。例如,詹烈士是閩東第壹個拿起槍領導人民革命的人,並被任命為閩東特委代理書記。再比如詹毅市長的父親詹茂山,早年參加革命,生前當選為福安縣人民政府第壹副縣長。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福安詹氏祖輩的傳統美德和輝煌業績,無疑是激勵後輩不斷奮進、奮發圖強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