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文獻積病伴肝郁氣滯證【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3肝郁氣滯證積病定義[1]指肝郁氣滯之積,以氣積於腹,發作時腫痛,間歇積聚,間歇不適,苔薄白,脈弦為常見癥狀[2]。
4肝郁氣滯證的癥狀肝郁氣滯證的患者,腹部有積氣,有軟腫塊,發作時有腫痛,間歇積聚,間歇不適,常隨情緒波動而起伏,舌淡苔薄,脈細[3][4]。
5證候分析:肝失疏泄之功,氣積於腹:肝失疏泄之功,氣結形成梗阻或氣紊亂,故氣積於腹,攻泄而生痛,氣散而生痛,即停。在疑病癥或不適之間,脈象都是肝氣不適、氣機不利的標誌。[3]
6肝郁氣滯證的治療6.1肝郁氣滯證的治療肝郁氣滯證的治療應以疏肝、行氣、解郁為主[3][4]。
6.2治療肝氣郁結的方劑,可用逍遙散為主方【備註】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柴胡、白術、白芍、當歸、茯苓、炙甘草、薄荷、燉姜。方中柴胡、白芍疏肝柔肝;當歸養血柔肝,薄荷消散抑郁;白術、茯苓、甘草調理脾胃。如果氣滯嚴重,可加入香附、青皮、木香等中藥疏肝理氣。血瘀者,加元胡、莪術。如果妳年紀大了或者身體虛弱,可以加黨參來照顧妳的虛弱。若寒濕中阻,癥見脘腹脹滿,納差,舌苔白膩,脈緩,可用木香順氣散【備註】(申氏尊聖術):木香順氣散、陳皮、甘草、枳殼、蒲川、烏藥、香附、白術、砂仁、桂心。[3]
6.3食療6.3.1肝郁氣滯證推薦食材建議食用木香、香櫞、白芍、佛手、香附、青皮、枳殼[4]。
6.3.2推薦食療處方[4]
1.佛手茶(本草復壯):佛手5g,花茶3g,200mL煮沸,沖泡至淡。
2.木香飲(簡方):木香20克,研末備用。取木香粉2g,加熱米酒15mL,每日兩次。
3.香櫞米醋腌制海帶:海帶(鮮)120g,香櫞9g,醋1000mL。將香櫞皮和海帶浸泡在米醋中7天。每天吃海帶6 ~ 9g,持續2周。
7關於積聚(腹部腫塊[5],Amas * * ent和積聚[1])是疾病的名稱[6]。是指以腹部結塊、疼痛或腫脹為特征的疾病[1][5]。看黃帝內經的五變。
積是病積和病積的統稱[6]。腹部結塊、不動,並伴有脹痛或刺痛稱為積聚[5]。氣聚於腹,攻逃腫痛,以間歇運行為特征,稱為聚[5]。積和積有不同的條件和病機:積是有形的,是固定的,痛是固定的,病屬血,但屬臟;聚則無形,聚則散則無常,痛則無處可尋,病屬氣,為腑病[3]。
積為臟病,五臟病,積為腑病,六腑,故又稱五積六積[6]。
雖然積和積在病情和病機上有所不同,但它們的病因病機是相同的,所以壹起討論[3]。
積累類似於痢疾成癮等其他綜合征[6]。
《醫學概論》等書中有把積滯作為男科疾病,把腹塊作為女性疾病的[6]。也有從部位區分的[6]。
在現代醫學中,肝脾腫大、腹盆腔腫瘤、增生性腸結核等。各種原因造成的大多屬於“積累”的範疇;胃腸功能紊亂和不完全性腸梗阻引起的包塊與“聚”密切相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