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438+2008年6月,嗶哩嗶哩推出第二個平臺端補貼模式“嗶哩嗶哩創意激勵計劃”。根據計劃,擁有1,000以上粉絲或累計播放量1萬的up主,可根據稿件的流量和質量獲得相應補貼,1,000的播放量約等於3元。
該計劃顯示,加盟後,當單個原創自制稿件達到1000播放量時,即可開始獲得激勵收入,次月通過貝殼系統結算。據嗶哩嗶哩最新財報顯示,同時,截至2019,19年2月底,已有22萬UPs受益於創作者激勵計劃。
在過去的幾年裏,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制作視頻內容成為自己的職業或副業。嗶哩嗶哩UP車主如何賺錢,能不能賺到錢,成了公眾關心的話題。
但嗶哩嗶哩從未公布過1000萬視頻的點擊量,激勵計劃的營收是多少,同樣點擊量的不同UP主之間營收是否有太大差異。
人們花的時間多了,也經常聽到UP的創富故事。例如,據自媒體《旅人三友》2019年5月報道,出生於1997年的荊漢卿,截至2019年5月,在嗶哩嗶哩擁有超過180萬粉絲,是2018年嗶哩嗶哩百強UP主之壹。當時月收入30萬左右,其中嗶哩嗶哩激勵分成4-5萬。
但也有其他UP主在視頻中明確表示,做了壹年視頻,但基本沒賺到錢。“算下來壹年的收入才8000元,連壹個正常上班族壹個月的工資都比不上。不算為視頻質量購買的設備和材料成本。”
嗶哩嗶哩非常重視up大師,對於曾經被稱為“小破站”的嗶哩嗶哩來說,這幾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無論是2018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價三年增長10倍還是月用戶突破2億,勝利的法寶都離不開嗶哩嗶哩的核心競爭力:“內容+社區”。
和“內容+社區”緊密相連,這種核心競爭優勢離不開嗶哩嗶哩的“向上擁有者”。
從內容上看,up主創作高質量的視頻內容並發送到平臺,吸引用戶觀看,再通過up主與用戶的互動反饋增加用戶粘性,激發up主的再創作動力,從而形成壹個持續生產高質量內容的正反饋循環,最終在嗶哩嗶哩打造PUGV海量內容庫。
從社區的角度來看,嗶哩嗶哩也有獨特的基因。起初,嗶哩嗶哩通過“二次元內容和亞文化”擁抱了壹小部分誌趣相投的年輕群體,實現了嗶哩嗶哩獨特的群體認同和歸屬感,促使用戶與社區形成了強烈的情感紐帶。後來隨著內容的不斷發展和擴大,這種社區文化和社區價值觀也在不斷沈澱和擴大,這是其他平臺無法復制的“社區+內容”模式,也成為了嗶哩嗶哩的“護城河”。
“社區+內容”不僅讓嗶哩嗶哩區別於其他平臺,也降低了嗶哩嗶哩的內容成本。對於嗶哩嗶哩來說,up Master的到來不僅拓寬了護城河,還節省了資金。這是嗶哩嗶哩在內容策略上的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