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涉及的藥物很多,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區分這些藥物。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中醫重要知識點的總結。歡迎閱讀。
壹、藥效相同的藥物之間的區別
1.透疹-荊芥、薄荷、牛蒡、蟬蛻、升麻、葛根、紫草。
荊芥是壹種能透疹、炒炭止血的藥物。
能透疹疏肝解郁的藥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消腫的藥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祛翳的藥是蟬蛻。
升麻是壹種能透疹舉陽的藥物。
葛根是壹種能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的藥物。
能透疹涼血解毒的藥是紫草。
能透疹解毒的藥物有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竅-白芷、阿莎麗、辛夷、蒼耳子
白芷是壹種既能通竅又能消腫排膿的藥物。
細辛是壹種既能清鼻竅,又能溫肺化飲的藥物。
通鼻解表的藥物有白芷、阿莎麗、辛夷、蒼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膽、桑葉、菊花、秦皮、決明子、車前子、石決明、珍珠母。
能清肝明目、疏散風熱的藥物有桑葉、菊花。
能清肝明目解表,清肺潤燥的藥是桑葉。
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藥物有菊花、羚羊角、熊膽。
能清肝明目,清熱利濕,止痢止帶的藥是秦皮。
清肝明目、清熱解毒、息風解痙的藥物有羚羊角、熊膽。
能清肝明目、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的藥是羚羊角。
決明子是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藥。
能清肝明目、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藥是車前子。
清肝明目、平肝潛陽的藥物有石決明、珍珠母。
珍珠母是壹種清肝明目、平肝潛陽、安神定誌的藥物。
4.清虛清熱-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黃連、鱉甲和柴胡。
清虛熱的藥是銀柴胡。
知母為清虛熱、養陰潤燥之藥。
能清虛熱,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藥是牡丹皮。
能清虛熱,解暑止瘧的藥是青蒿。
能清虛清熱、清肺降火、涼血止血的藥是枸杞皮。
能清虛熱、疳積熱和濕熱的藥是胡黃連。
能清熱虛熱,祛風除濕,清濕熱的藥是秦艽。
能清虛清熱,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藥是鱉甲。
5.乳下——關木通,
既能催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藥物是關木通。
壹種既能催乳,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癥狀,消腫排膿的藥物
6.止瘧-黃花蒿、何首烏、檳榔、常山。
能止瘧清熱解暑的藥是青蒿。
生何首烏是壹種能攔截瘧疾、潤腸通便、解毒的藥物。
常山是壹種能攔截瘧疾和吐口水的藥物。
檳榔是壹種能攔截瘧疾、驅蟲消食、行氣利尿的藥物。
7.胎兒預防-紫蘇、黃芩、砂仁、桑寄生、杜仲。、菟絲子、白術、火麻根和艾葉。
紫蘇是壹種可以安胎、解表、行氣的藥物。
黃芩是壹種既能安胎,又能清熱燥濕的藥物。
既能安胎又能祛濕行氣的藥是砂仁。
既能保胎,又能滋補肝腎、強筋骨的藥物有桑寄生、杜仲、間斷性。
既能安胎,又能滋補肝腎,祛風除濕,強筋骨的藥,就是槲寄生。
能安胎、涼血、止血、解毒的藥物有黃芩、苧麻根。
既能保胎又能溫經止血的藥是艾葉。
白術是壹種既能安胎,又能補氣健脾、止汗的藥物。
菟絲子是壹種既能安胎,又能補腎固精、養肝明目的藥物。
8.開始明白了——郁金、皂莢、麝香、冰片、蟾蜍、蘇合香、石菖蒲、牛黃、遠誌。
能開竅活血通經的藥是麝香。
冰片是壹種既能開竅又能清熱解毒的外用藥。
石菖蒲是壹種既能開竅又能安神、利濕和胃的藥物。
既能開竅又能解毒止痛的藥就是蛤蟆。
既能開竅,又能息風止痙,清熱解毒的藥,就是牛黃。
能開竅安神,化痰消癰消腫的藥是遠誌。
9.殺蟲劑——苦參、貫眾、蘆薈、矮牽牛、花椒、川楝子、墨利亞神女皮、檳榔、百部(皂莢、雷公藤、仙鶴草、使君子、南瓜子、仙鶴草芽、雷丸)。
能殺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是關中。
蘆薈是壹種可以殺蟲清肝的藥物。
能殺蟲排水的藥是牽牛花。
花椒是壹種能殺蟲、溫中止痛的藥物。
能殺蟲治癬的藥物有川楝子、川楝子皮。
能殺蟲行氣止痛的藥是川楝子。
能殺蟲行氣的藥是檳榔。
能殺蟲潤肺止咳的藥是百部。
10.潤腸通便-烏梅、火麻仁、桃仁、當歸、瓜蔞(仁)、決明子、(苦)杏仁、紫蘇、肉豆蔻、何首烏、硫磺、柏子仁、知母、虎杖。
能潤腸通便,利尿消腫的藥是烏梅。
決明子是壹種能潤腸通便清肝明目的藥物。
當歸、桃仁是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的藥物。
栝樓是壹種能潤腸通便、清熱化痰、寬胸散結的藥物。
能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的藥物有杏仁、紫蘇。
肉蓯蓉是壹種能潤腸通便,補腎壯陽,益精血的藥物。
當歸是壹種能潤腸通便補血調經的藥物。
生何首烏。是壹種能潤腸通便,解毒止瘧的藥物。
能潤腸通便壯陽的藥物有肉蓯蓉和硫磺。
能潤腸通便、補血的藥物有當歸、桃仁。
能潤腸通便、養心安神的藥是柏子仁。
麥冬是壹種能潤腸通便、養陰生津的藥物。
11.利咽開音——蟬蛻、訶子、桔梗
桔梗是壹種能利咽、開嗓、宣肺、化痰、化膿的藥物。
能利咽開嗓、澀腸止瀉、斂肺止咳的藥是訶子。
能利咽開嗓,疏散風熱,止痙的藥是蟬蛻。
12.溫止嘔——生姜、沈香、砂仁、豆蔻、吳茱萸、丁香、高良姜。
生姜是既能止嘔又能解除半夏、天南星、魚蟹毒的藥。
既能暖嘔又能行氣止痛平喘的藥是沈香。
既能止嘔又能祛濕行氣的藥物有砂仁、豆蔻。
砂仁是壹種既能止嘔又能燥濕、行氣、安胎的藥物。
吳茱萸是壹種能暖嘔、散寒止痛、助陽止瀉的藥物。
13.齊納平川-沈香、補骨脂和磁鐵礦
既能補氣平喘,又能溫中止嘔,行氣止痛的藥就是沈香。
補骨脂是壹種既能補氣平喘,又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的藥物。
既能緩解哮喘,又能鎮靜神經,提高聽力和視力的藥是壹塊磁鐵。
14.續筋續骨——常見昆蟲、自然銅、骨碎補、斷續
既能續筋續骨,又能破血化瘀的藥物,就是常見的昆蟲。
既能續筋續骨,又能活血補腎的藥是骨碎補。
既能續筋續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藥是自然銅。
既能續筋續骨,又能滋補肝腎、止血安胎的藥物,時斷時續。
二、特殊療效
1.眼睛痛-夏枯草
骨骼的咽喉——威靈仙
吐、瀉、筋——木瓜
黃疸-茵陳蒿
山楂,壹種油膩的肉制品
吸唾液-益智仁(脾虛多涎)
退回牛奶麥芽(減少通貨膨脹)
通乳-,木通莖
梅毒-土茯苓
白芨-肺胃出血
便血和痔瘡-地榆和槐花
烏木色的
脾癤-佩蘭
夜盲癥-蒼術
火(血)降-牛膝
帶火到源頭——肉桂
上升的領袖,下降的血海——川芎
氣病總經理兼婦科總教練-香附。
“氣滯於血,血滯於氣,故專治身上下之痛”——延胡索
軟膏灌服-萆薢
石雨-過路黃
氣虛,脈弱-人參
陽死證(還陽救逆)——附
第二步:生孩子
行氣安胎-紫蘇、砂仁
清熱安胎-黃芩、苧麻
滋補肝腎安胎——桑寄生、杜仲、間斷性、菟絲子
涼血止血安胎-苧麻根
溫經安胎——艾葉
杜仲。
止血和防止流產-間歇性
養血安胎-槲寄生
白術(健脾)-益氣安胎
開始理解
化痰開竅-皂莢
清熱熄風,解毒鎮痙,化痰開竅-牛黃
緩解抑郁,清心——玉瑾
寧心化痰開竅-遠誌
復蘇藥物——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和蟾蜍
改善視力
清肝明目-菊花、桑葉、秦皮、羚羊角、車前子、決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膽。
補益肝腎、明目——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
平肝明目-桑葉和菊花
緩解喉嚨痛
利咽開音——蟬蛻、桔梗、訶子
清熱解毒利咽-射幹(祛痰)
6.陽升(不同適應癥)
中氣沈降(脫肛、子宮脫垂)-柴胡、升麻
黃芩
升陽止瀉-葛根
7.頭痛
孫(上)-羌活、槁本、牡荊
陽明(額頭)-白芷
少陽柴胡
太陰蒼術
少陰細辛
厥陰-吳茱萸
8.胸痛
通陽散結-薤白和枳實
寬胸松結(結胸)-瓜蔞
9.癰
肺癰-魚腥草。、蘆根、穿心蓮、敗醬草、桃仁、桔梗、川貝母、巴豆、瓜蔞和薏苡仁。
腸癰-紅藤、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蔞、大黃和芒硝。
乳癰-蒲公英、川貝母、瓜蔞
10.清虛熱,清實熱——知母、黃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不同於秦皮)、胡黃連。
11.通竅-蒼耳、阿莎麗、辛夷、白芷
12.停止瘧疾-黃花蒿、何首烏和常山
13.平衡陰陽-菟絲子、沙苑子和山茱萸
14.活血利濕-益母草和牛膝
15.肺結核和咳嗽-百部
16.寒熱交-柴胡
17.甘萍舒肝蒺藜
18.補肺、脾、腎-山藥
19.安神-丹參、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棗、茯苓。
20.盆腔痰核-夏枯草、玄參、黃藥子、半夏、天南星、昆布、海藻、川貝、浙貝母、白附子和連翹。
21.腫瘤——昆布、海藻、黃藥子、半夏、浙貝母
第三,不同品種藥物療效的偏倚
1.季芳-祛風除濕,止痛,利尿消腫
粉防己-祛風止痛
韓的自衛——利濕消腫
2.牛膝——活血通經,滋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火(血)降。
牛膝-滋補肝腎,強壯筋骨
川牛膝-活血化瘀
3.郁金-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利膽、涼血。
姜黃(郁金)-行氣解郁
郁金川芎(郁金黑)-活血化瘀
PS:
姜黃-姜黃的根莖,主要產於浙江。
莪術-破血行氣,消食止痛(莪術和溫郁金的根莖)
4 .大戟
日本大戟。-強瀉水能力(大戟科)(瀉水,消腫散結)
地錦草——消腫散結(茜草科)
五加皮
西洋參——無毒,補肝腎,強筋骨(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皮)(補肝腎,強筋骨,利尿)
刺五加有毒,能強心、利尿、止痛(杠柳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藥典中定為香加皮)。
6.萆薢-祛濕化濁,祛風除濕
謝冕(川瀉)-祛風除濕
粉糯米(粉背糯米,山糯米)-利尿排濁
7.菊花——疏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黃菊花(杭菊花)——疏散風熱(苦味)
白菊花(楚菊花)-平肝明目(甜)
野菊花-清熱解毒
第四,藥品名稱相似。
1.吳茱萸——散寒止痛,溫中止嘔,扶陽止瀉。
山茱萸——滋補肝腎,收斂澀精。
2.豆蔻-祛濕行氣,溫中止嘔
肉豆蔻-澀腸止瀉,溫中益氣
3.蒺藜(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沙苑子(蒺藜,蒺藜屬)——補腎固精,養肝明目。
4.黃連——清熱利濕,瀉火解毒。
胡黃連——解虛熱,去疳熱,清濕熱。
5.柴胡-散寒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解郁。
柴胡-清虛熱,消疳熱
6.地黃-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地黃——補血養陰,填精填髓
7.秦皮——清熱利濕,解毒止痢,止白帶,明目。
秦艽-祛風除濕,除痹,解虛熱,清濕熱。
8.防風-解表風、濕、痛、痙、瀉。
防身——祛風除濕、止痛、利尿消腫
9.生姜-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生姜根莖)
幹姜——姜的幹燥根莖,能溫中散寒,回陽通絡,溫肺化痰。
高良姜(高良姜的根莖)——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炮制姜——溫經止血,溫中止痛(幹姜炮制品)
姜皮——調脾活血消腫(從姜根莖切下的外皮)
10.川楝子——行氣止痛、殺蟲治癬(川楝子成熟果實)
楝樹皮-對癬的殺蟲處理(根皮或香椿樹皮)
11.仙鶴草芽-殺蟲(仙鶴草是龍芽草的冬芽)
仙鶴草-收斂止血、補虛消食、止痢殺蟲(仙鶴草全草)
12.蘇木-活血療傷,化瘀通絡(蘇木心材)
紫蘇-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紫蘇成熟果實)
紫蘇-發汗解表、行氣(紫蘇莖葉)
13.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14.苦參——清熱利濕,殺蟲利尿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丹參——活血調經,涼血消癰,安神定誌
人參-補益元氣,健脾潤肺,生津安神。
西洋參-益氣養陰,清火生津
黨參-益氣生津,養血
太子參-益氣養陰
北沙參-滋陰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參-滋陰清肺,化痰益氣
15.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止汗,斂精止瀉,寧心安神。
五倍子-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止遺精,斂汗止血
16.桑螵蛸-固精縮尿,補腎壯陽
海螵蛸——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祛濕斂瘡。
17.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腫。
麻黃斂肺止汗
18.牛黃-熄風解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
雄黃-解毒殺蟲
硫磺解毒,殺蟲止癢,補火,助陽通便
19.菊花——疏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野菊花-清熱解毒
20.土茯苓-解毒,除濕,平滑關節
茯苓-利尿、除濕、健脾、安神。
豬苓-利尿滲濕
動詞 (verb的縮寫)劑量
牛黃婉如粉,每次0.2-0.5克。
羚羊角煎1-3g;研磨果汁或粉末,每次0.3-0.6g。
麝香婉如粉,每次0.06-0.1克。
蟾蜍婉如粉,每次0.015-0.03克。
硫磺-婉如粉,1-3g
雄黃-婉如粉,每次0.15-0.3g。
巴豆婉如粉,每次0.1-0.3g。
結石婉如散,每次0.002-0.004克。
朱砂——每次0.3-1g。
阿莎麗煎煮2-5克;起球粉0.5-1g
馬錢子婉如粉,每日0.3-0.6克。
人參存崩15-30g
石膏-煎15-60g,要先打碎再煎;內服宜生用,外用宜煆用火研。
甘遂-婉如粉,每次0.5-1克,用醋制成。
檳榔-60-120g壹次性使用。
不及物動詞使用
1.下背部(芳香)
薄荷、大黃、砂仁、豆蔻、肉桂、沈香、番瀉葉、鉤藤、魚腥草和青蒿。
2.先炒(殼,礦藥)
水牛角、石膏、磁石、珍珠母、龍骨、石決明、龜板、牡蠣、赭石、附子、
四川烏頭和粗銅
第三步:穿西裝
芒硝、竹汁和琥珀(沈香粉)
浸泡在衣服中
番瀉葉
5.不要加湯藥
萬磊(蛋白酶)、琥珀、蘆薈、朱砂、牛黃、開竅藥(麝香、冰片、蘇合香、蟾蜍)
6.只能外用,不能內服
上行藥,爐甘石,土槿皮
7.婉如山
麝香、冰片、蘇合香、蟾蜍、朱砂、牛黃、琥珀、蘆薈、巴豆、馬錢子、雷丸、羚羊角、
血竭、甘遂、雄黃、硫磺、亞砷酸鹽、白花蛇舌草
8.鮑健
車前子(成熟種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黃(花粉)、五靈脂(糞便)、枇杷葉(枇杷)、
滑石、旋覆花、獨行菜、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炒——鉤藤
10.將羚羊角、人參和西洋參分別煎服。
11.融化的衣服——阿膠
12.制作口服乳膏——巴豆
13.醋-甘遂
14.烤衣服-肉桂
七、使用註意事項
1.辰砂
有毒,不可過量,避免火燒。
塑造紳士形象
大量服用可引起呃逆、頭暈、嘔吐、腹瀉等反應;
用熱茶沖服也會引起打嗝和腹瀉,所以服用時避免喝茶。
3.關木通
60g煎服可引起急性腎衰竭。
八、別名
辛夷——柴花和春花
金銀花-重瓣花、二寶花和金銀花
茜兒-關心她,關心她
骨碎補-生姜、生姜、生姜
僵蠶——黃粉蟲、姜蟲
牛蒡、大麥、老鼠屎和螃蟹。
belamcanda-黑扇(原名)
癲癇-癲癇
補骨脂——碎紙
山茱萸-棗皮,山茱萸
海螵蛸-烏賊骨
蒲公英——紫花地丁
大麻籽-大麻籽
薏苡仁-大米種子,薏苡仁
牛黃-臭寶、黃羲和犀牛黃
蒺藜-蒺藜和白希禮
麝香-元存鄉,卒
檳榔——大肚子,花檳榔
沙苑子蒺藜和蒺藜
訶子-訶子和訶子
常見昆蟲——中華真地鱉、中華真地鱉
川楝子金鈴子
龍芽草——龍芽草和德利拉
黃藥子-黃藥子
牽牛花——黑醜、白醜、二醜
穿心蓮——欖香烯、壹見鐘情和苦豆子。
玉竹-延胡索(原名)
川軍,錦緞和大黃炭
這個古老的名字現在叫做。
木通
關木通
九、藥用部位
五倍子膽
卵鞘
海螵蛸魷魚內殼
五靈脂糞便
海金沙孢子
仙鶴草芽-冬芽
花粉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
地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膽汁-幹膽汁
桑寄生葉莖和枝
茯苓,豬苓菌核(萬磊)
秤
福滋滋根
薤白、百合和貝母的鱗莖
竹茹——竹莖的中間層
類似琥珀化石的物質
乳香、沒藥和血竭樹脂
龍骨化石
麝香——成熟男性體內的幹燥分泌物
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後耳腺和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經加工幹燥。
牛黃膽結石
白附子和白附子-塊莖
鹿茸-雄鹿的幼角
石決明、牡蠣殼
胎盤胎盤
栝樓根-栝樓的根
栝樓-栝樓的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