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昆明官渡區相關歷史

昆明官渡區相關歷史

官渡區是昆明四城區之壹,也是古代雲南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它以官渡命名,官渡是滇池的古渡口。這個地區是昆明市的東南部。西隔滇池與西山區相望,南接呈貢縣,西北接五華區、盤龍區,北接嵩明縣,東接宜良縣。

官渡區因滇池古渡口官渡而得名。宋朝大理國時,高家在螺螄洞定居,建了官渡和霍卓基古城。元十二年(1275),政府改良州,領昆明、官渡兩縣,後棄州,置中青路,官渡縣入昆明郡,為路治,並在螺螄洞置壹渡口,通往高楓,故名“官渡”。

1956 10 6月19日,經雲南省人民委員會批準,昆明市人民委員會將原第五、六區合並為官渡區。1958 65438+2月,龍泉區並入官渡區。1959年3月區人民委員會由官渡鎮遷至關關。1961小邵區由嵩明縣劃歸官渡區。

2000年,官渡區轄9鎮8鄉:關上鎮、茨壩鎮、龍泉鎮、連萌鎮、金馬鎮、大板橋鎮、小田橋鎮、官渡鎮、前衛鎮、劉壹鄉、劉佳鄉、小河鄉、小哨鄉、雙龍鄉、福海鄉、雙哨鄉、阿拉依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為1398305。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關上鎮153755、前衛鎮159650、官渡鎮鎮26765、茨壩鎮48645、金馬鎮260535、龍泉鎮157992、小田橋鎮52749、板橋鎮32255、聯盟鎮655。阿拉鄉70153,福海鄉143553,劉壹鄉37921,劉佳鄉30228,小邵鄉17324,雙龍鄉8445,小河鄉4556,雙邵鄉3901。目前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

2004年區劃調整前,官渡區位於昆明市東北部,東西寬465,438+0 km,南北長43 km。面積1025平方公裏。東接宜良縣,南接呈貢縣,北接嵩明縣,西北與錫山區接壤。全區轄關關、連萌、金馬、犍為、龍泉、官渡、小田橋、大板橋、茨壩9個鎮和福海、劉佳、劉壹、阿拉依、小邵、雙邵、雙龍、小河8個鄉鎮,辦事處122個,生產合作社694個,自然村545個。

2004年6月3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4]42號)昆明市市轄區行政區劃調整:調整昆明市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行政區劃。調整後,官渡區轄官關、金馬、東站、太和4個街道辦事處,大板橋、小田橋、官渡3個鎮,小邵、劉壹、劉佳3個鄉,阿拉依鄉。區劃調整後,面積為552.21平方公裏,城市建成區面積為51.21平方公裏,戶籍人口約為51萬,轄4街3鎮4鄉。

2006年,小邵鄉撤銷,行政區域並入大板橋,鎮政府駐原大板橋政府。調整後,官渡區轄關關、金馬、吳涇、太和4個街道辦事處,大板橋、小田橋、官渡3個鎮,劉壹、劉佳2個鄉,阿拉依鄉。

2009年,撤銷柯伊塔巴市鎮、官渡鎮、劉壹鄉、劉佳鄉和阿拉依鄉,分別設立柯伊塔巴市街道、官渡街道、劉壹街道、劉佳街道和阿拉街道。

2010年,撤銷板橋,成立大板橋街道。

目前有彜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