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三十》出自哪本古書?

《三十》出自哪本古書?

這句話是準確的,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所寫的《論語》。

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不能為外物所惑;五十歲時,我得知了自己的命運;60歲的我,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感到不適;七十歲的時候,妳可以做任何妳想做的事情,而不違反規則。

原文:

子曰:“詩三百首。壹句話,它說的是‘天真地思考’。”

子曰:“道以政治之,則刑之,民以免,不要臉;道是德,是禮,是恥,是格。”

子曰:“十之五,吾立誌學;我三十歲了;四十而不惑;五十歲時,我知道我的命運;六十歲我聽話;我七十歲還聽話;我沒有越界。”

孟問孝。子曰:“不違。”樊遲告訴他,“孫萌問我孝道,我答了,不違。”樊遲說:“什麽事?”子曰:“生而為人,以禮待人;死了就禮葬,禮祭。”

白話翻譯: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的深刻含義,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就是‘純思’。”

子曰:“道以政治之,則刑之,民以免,不要臉;道是德,是禮,是恥,是格。”

孔子說:“用法律的禁令來引導人民,用刑法來約束他們,人民只是尋求避免因犯罪而受到懲罰,卻失去了羞恥之心;用道德教育引導民眾,用禮制統壹民眾的言行,民眾不但不會感到羞恥,還會遵守規則。"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誌讀書;30歲能夠自立;四十歲不能為外物所惑;五十歲時,我得知了自己的命運;60歲的我,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感到不適;七十歲的時候,妳可以做任何妳想做的事情,而不違反規則。"

孟問孝是什麽,孔子說:“孝就是不破禮。”後來樊遲趕孔子,孔子告訴他:“孫萌問我什麽是孝,我回答說不可違禮。”樊遲說:“什麽叫不破禮?”子曰:“父母在世,當依禮服之;父母去世後,要按照儀式進行安葬和祭祀。"

擴展數據:

關於作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11年4月),姓孔,名秋,春秋末期(今山東曲阜)人,祖籍李益(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提倡仁、義、禮、智、信。他帶領部分弟子周遊世界十三年,晚年修訂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曾向老子求禮,弟子三千人,其中聖賢七十二人。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及其再弟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整理編纂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視為“天之聖人”、“天之木鐸”。他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的學者之壹,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子的聖人、至聖、至聖之師、大成至聖之師、王之師、世代之師。

他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影響深遠,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儀式”壹度成為與中國祖先崇拜同級別的“大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