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壹進藏就表現出超人的智慧。松贊幹布鳩修建大昭寺,供奉她從長安請來的喬達摩悉達多。傳說在佛像開光的那壹天,有人企圖刺死文成公主,但兇手被殺。松贊幹布知道群臣中有奸臣,計劃破壞唐與範的友誼,但他無法辨認。文成公主道:“贊帕,我帶來了壹顆唐朝的金種子,可以分辨忠邪。如果妳是忠臣,雙手觸摸金種子,變得沈默;邪惡的人壹碰就會發出很大的聲音。在家裏,我試了又試,沒有出錯。為什麽不命令大臣們在暗室裏輪流摸鐘,以區別忠臣與奸臣?”松贊幹布點頭稱好。於是皇家大臣們依次去暗房摸鐘,結果壹次都沒響。正當眾人狐疑之際,文成公主突然下令點燃燈籠,眾人伸出手來給贊普看。我看到大部分人的手掌都染上了黑色,只有兩個除外。公主下令將他們拿下,經過審訊,兩人壹壹供認了暗殺陰謀。原來,公主事先用松煙裝飾了這座鐘。她假設叛徒是因為心裏有鬼而害怕金鈴,她是不敢碰它的。經過解釋,滿清所有的官員都被她的機智驚呆了。建國初期,昆曲《文成公主》在內地上演,裏面就描述了這個故事。
據史料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帶來了大量的漢族各類工匠、各種蔬菜的種子、醫藥書籍、歷法等,有力地促進了西藏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通過與文成公主的朝夕相處,松贊幹布對中原先進的文化和技術由新奇變為欽佩和向往,萌發了向唐朝文化學習,改變吐蕃壹些落後習俗的強烈願望。他率先換上了唐太宗賜的華貴長袍,在他的帶領下,壹些大臣也脫下了厚重的氈毛,穿上了絲綢制成的中原衣服。以前西藏的上層階級和普通百姓都住在帳篷裏,沒有城堡,漢族工匠就教他們蓋房的技術。在吐蕃的舊習俗中,人們經常用赭石土粉在臉上塗色,但公主覺得這很不文明。松贊幹布主張改變這種習慣。所以晚唐詩人陳濤在《西隴西》中有雲:“君主夫婦自娶,半胡之風似漢。”
文成公主641入藏,680年去世,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年。松贊幹布死於650年,他們在壹起生活了近十年。雖然我已經搬到了拉薩,但我在澤當的昌珠寺度過了很多時光。為了不忘雅礱江的根,松贊幹布把這裏當成了冬宮。據說是文成公主用過的酒壺、陶盆、竈臺、手繡等,至今仍保存在寺內。寺廟周圍的柳林,據說也是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留下的。
文成公主也非常熱愛雅礱江流域。她認為這裏地勢平坦,花木繁茂,水藍山綠,氣候溫暖,景色與大唐長安相似,於是定居澤當。公主帶來的侍從和工匠向當地人傳授平整土地、開溝、加壟、安裝水磨、選紙、縫紉等耕作方法。至今還流傳著文成公主教當地婦女刺繡紡織的故事。公主死後,與松贊幹布合葬在雅礱江東岸。墓頂平臺上有壹座廟,供奉著這對夫婦的畫像。每年春天,這裏的姑娘們都會穿上節日的盛裝,戴上紙帽,載歌載舞,前往藏王陵和昌珠寺朝拜,追溯和贊美文成公主的功績和藏漢民族的友誼。文成公主生日10六月15的時候,在廟裏祈福要準備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