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有道門神經病院蘇幕遮2

有道門神經病院蘇幕遮2

百科裏面搜“蘇幕遮”不都是的嗎?

直接發過來好了……點點……

詞牌名

《蘇幕遮》唐玄宗時教坊曲名,來自西域。幕,壹作“莫”或“摩”。慧琳《壹切經音義》卷四十壹《蘇莫遮冒》修:“‘蘇莫遮’西域胡語也,正雲“颯磨遮”。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後用為詞調。曲辭原為七言絕句體(如張說的《蘇摩遮》五首),以配合《渾脫舞》。《新唐書?宋務光傳》載呂元泰上唐中宗書曰:“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為《蘇莫遮》。”可見此曲流傳中國尚在唐玄宗之前。後衍為長短句。敦煌曲子詞中有《蘇莫遮》,雙調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體。《詞譜》卷十四謂“宋詞蓋因舊曲名另度新聲”,誤。此詞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三作“別恨”。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編輯本段]蘇幕遮·範仲淹

作者: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

碧藍的天空飄著縷縷白雲,金黃的樹葉鋪滿大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壹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裏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

註釋

1.黯鄉魂:黯,沮喪愁苦;黯鄉魂指思鄉之苦另人黯然銷魂。黯鄉魂,化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2.追旅思:撇不開羈旅的愁思。追,這裏有纏住不放的意思。思,心緒、情懷。

3.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裝。按本文意應作“除非夜夜好夢留人睡”。這裏是節拍上的停頓。

白雲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壹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裏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淚。

賞析

範仲淹是宋朝壹代名臣,他在政治和軍事上叱咤風雲的同時,也不失其風雅之度。此詞言辭婉麗,深情綿邈。內容寫羈旅思鄉之感。題材壹般,但寫法別致。上闋寫景,氣象闊大,意境深遠,視點由上及下,由近到遠。

自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後,"芳草"往往與離情密不可分,它的季節特征反而在其次。

上闋皆為景語,僅"無情"二字點出愁緒,猶是對景而言,不露痕跡。

下闋直揭主旨,因"芳草無情"導入離愁和相思。

"追"字尤顯愁情纏綿之形。

"酒入愁腸"兩句,極寫愁思難遣的苦悶。其《禦街行》詞也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此詞以大景寫哀情,別有悲壯之氣。清代張惠言、黃蓼園據詞中個別意象,認為此詞非為思家,實借秋色蒼茫,隱抒其憂國之意。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即由此詞點染而成。

上闋起首兩句點明節令,從高低兩個角度描繪出廖廓蒼茫、衰颯零落的秋景。三、四兩句,從碧天廣野寫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雲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壹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渺渺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壹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於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謂“秋水***長天壹色”,所以說“天接水”。“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壹幅極為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圖。

上闋結尾三句進壹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壹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三句寫景中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著壹“情”字,更為上闋的寫景轉為下闋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鋪墊。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魂”、“旅思”。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淒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情之深自見。

下闋三、四兩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說鄉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它們無時無刻不橫梗心頭。如此寫來,使詞的造語奇特,表情達意更為深切婉曲。“明月”句寫夜間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盡管月光皎潔,高樓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觀賞,因為獨自壹人倚欄眺望,更會增添悵惘之情。

結拍兩句,寫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壹入愁腸,卻都化作了相思之淚,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這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而又自然。寫到這裏,郁積的鄉思旅愁外物觸發下發展到最高潮,詞至此黯然而止。

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於麗景與柔情的統壹,即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壹。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它壹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壹方面又使下闋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

[編輯本段]蘇幕遮·周邦彥

作者:周邦彥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壹壹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全部註釋

1.燎:燒。

2.沈香:壹種名貴香料,置水中則下沈,故又名沈水香,其香味可辟惡氣。

3.溽暑:潮濕的暑氣。沈約《休沐寄懷》詩:"臨池清溽暑,開幌望高秋。"

溽:濕潤潮濕。

4.侵曉:快天亮的時候。

侵:漸近。

5.宿雨:昨夜下的雨。

6.風荷舉:司空圖《王官二首》詩:"風荷似醉和花舞,沙鳥無情伴客閑。"

7.吳門:古吳縣城亦稱吳門,即今之江蘇蘇州,此處以吳門泛指江南壹帶。周邦彥乃浙江錢塘人。

8.長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後世每借指京都。詞中借指汴京,今河南開封。

9.芙蓉浦:有溪澗可通地荷花塘。唐張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詩:"折桂芙蓉浦,吹蕭明月灣。"

浦:水邊。

賞析

周邦彥的詞以富艷精工著稱,但這首《蘇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新自然,是清真詞中少數的例外。此詞作於神宗元豐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間,當時周邦彥久客京師,從入都到為太學生到任太學正,處於人生上升階段。詞以寫雨後風荷為中心,引入故鄉歸夢,表達思鄉之情,意思比較單純。

上闋先寫室內燎香消暑,繼寫屋檐鳥雀呼晴,再寫室外風荷搖擺,詞境活潑清新,結構意脈連貫自然,視點變換極具層次。詞中對荷花的傳神描寫被王國維《人間詞話》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為寫荷之絕唱。

下闋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園,風荷淩舉的景象聯想到相似的故鄉吳門的五月的風物,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盡致。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段落極為分明。壹起寫靜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涼之意,或暗示在熱鬧場中服壹副清涼劑,兩句寫境靜心也靜。三、四句寫靜中有噪,“鳥雀呼晴”,壹“呼”字,極為傳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曉窺檐語”,更是鳥雀多情,窺檐而告訴人以新晴之歡,生動而有風致。“葉上”句,清新而又美麗。“水面清圓,壹壹風荷舉”,則動態可掬。這三句,實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極為巧妙,而又音響動人。是寫清圓的荷葉,葉面上還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陽下逐漸地幹了,壹陣風來,荷葉兒壹團團地舞動起來,這像是電影的鏡頭壹樣,有時間性的景致啦。詞句煉壹“舉”字,全詞站立了起來。動景如生。這樣,我們再回看壹起的“燎沈香,消溽暑”的時間,則該是壹天的事,而從“鳥雀呼晴”起,則是晨光初興的景物,然後再從屋邊推到室外,荷塘壹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時間該是拖長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靜可知,意義豐富而含蓄,為下闋久客思鄉伏了壹筆。

下闋直抒胸懷,語詞如話,不加雕飾。己身旅泊“長安”,實即當時汴京(今開封)。周邦彥本以太學生入都,以獻《汴都賦》為神宗所賞識,進為太學正,但仍無所作為,不免有鄉關之思。“故鄉遙,何日去”點地點時,“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實為不如歸去之意。緊接“五月漁郎相憶否”,不言己思家鄉友朋,卻寫漁郎是否思念自己,這是從對面深壹層寫法。壹結兩句,“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即夢中劃小舟入蓮花塘中了。實以虛構的夢景作結,雖虛而實,變幻莫測

這首詞構成的境界,確如周濟所說:“上闋,若有意,若無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詞選》)而周邦彥的心胸,又當如陳世所說:“不必以詞勝,而詞自勝。風致絕佳,亦見先生胸襟恬淡”《雲韶集》。足見周邦彥的詞以典雅著稱,又被推為集大成詞人,其詞作固然精工絕倫,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實尤為其詞作之牢固基礎。

譯文:

細焚沈香(名貴香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濕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舊有鳥鳴可占雨之說),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檐下的“言語”。荷葉上初出的陽光曬幹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潤圓正,荷葉迎著晨風,每壹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這風景)我想到遙遠的故鄉,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吳越壹帶(今錢塘),長久地客居長安。五月,故鄉的我小時候的夥伴是否在想我,劃著小船,我的夢中來到了荷花塘(詞中指杭州西湖)。

[編輯本段]蘇幕遮·海天壹色

暮春夜,梅時雨,淅淅嚦嚦,更著風吹絮。明朝庭院對淒楚,片片香魂,零落和泥去。

酥手露,靜琴撫,呵手低眉,欲彈費思緒。女兒心思向誰訴,流水行雲,相看兩無語。

[編輯本段]蘇幕遮·雪浮荷

寒風清,嫣紅落。月色如詩,水月波千數。龍潭畔天高水闊。可憐殘荷,芳菲獨寂寞。

今生緣,情牽錯。隔世輪回,情傾此生末。凝望寒潭風聲破。不戀朝夕,只願有此諾。

主旨:上闕以秋中寂寞殘荷起興。下闕寫今生情緣錯亂,今生許諾,唯待來世。寫出了無盡的悲哀和無奈。

[編輯本段]蘇幕遮·故友情

冷幽子

翠雲山,碧水寒,雨落無聲,不記歸期言。

獨有寒山江未暖。雲散風留,船殘落日緣。

孤簫寂,未斷腸,去留無意,無言是歸哉?

惟己借酒自澆愁。雲去無痕,清雨歸期晚!

[編輯本段]蘇幕遮·相思女

冷幽子

青長衫,飲烈酒,手持長劍,策馬快如風。

身形矯健似神龍。風雨瀟然,江湖在何方。

柳葉眉,櫻桃口,身輕如煙,清衣為誰勞?

牽腸掛肚又不見。月落殘陽,相忘於江湖。

[編輯本段]蘇幕遮·夜雨相思

夜茫茫,星漫漫,夜冰箋魂,星陪人惜嘆。

惜嘆相逢相知晚,惜嘆流年,惜嘆難***眠。

風飄飄,雨綿綿,風涼袖冷,雨伴人思念。

思念比翼雙飛燕,思念鴛鴦,思念曉紅蓮。

—“箋”和“袖”都指思念的那個女孩,“曉”是她的名。

蘇幕遮(般涉調) [宋] 張先

柳飛綿,花實少。

鏤板音清,淺發江南調。

斜日兩竿留碧□。馬足重重,

又近青門道。去塵濃,人散了。

回首旗亭,漸漸紅裳小。

莫訝安仁頭白早。

天若有情,天也終須老。

(註:□處缺壹字)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 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他以登山臨水、創作詩詞自娛。詞與柳永齊名,擅長小令,亦作慢詞。其詞含蓄工巧,情韻濃郁。題材大多為男歡女愛、相思離別,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閑適生活。壹些清新深婉的小詞寫得很有情韻。初以《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人稱為「張三中」。後又自舉平生所得意之三詞: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歸朝歡》);「柔柳搖搖,墜輕絮無影」(《剪牡丹》),世稱「張三影」。《壹叢花令》中有「沈思細想,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之句,刻劃閨中怨女的心理活動極為細膩生動。賀裳在《皺水軒詞話》中評此詞尤為「無理而妙」。詩歌在當代也享有盛名。

其詞含蓄項正,意象繁富,內在凝練,於兩宋 婉約詞 史裏影響巨大,在詞由 小令 向 慢詞 的過渡中是壹個不能忽視的功臣。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評張子野詞雲:“才不大而情有余,別於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壹家。”(《詞壇叢話》) 陳廷焯又稱:“張子野詞,古今壹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後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揚蹈厲,氣局壹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模雖隘,氣格卻近古。自子野後壹千年來、溫、韋之風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白雨齋詞話》)恰當地指出了張先在詞史上的地位。

張先壹生安享富貴,詩酒風流,頗多佳話。好友蘇軾贈詩“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為其生活寫照。據傳張先在八十歲時仍娶十八歲的女子為妾。壹次家宴上,蘇軾再度賦詩調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壹樹梨花壓海棠。”

蘇幕遮

梅堯臣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

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