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天樂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俗易懂的譯文如下: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沈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妳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壹杯美酒振奮精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壹首七言律詩。
古詩 酬天樂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壹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重點詞語註釋
詞語註釋
酬:答謝,酬答,這裏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
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見贈:送給(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壹帶。古時四川東部屬於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後,遷徙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裏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
懷舊:懷念故友。
吟:吟唱。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達。
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創作背景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從小愛下圍棋。與專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詔王叔文很要好。太子當上皇帝後,他的教師王叔文組閣執政,就提拔棋友劉禹錫當監察禦史。
後來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實則二十二年)後應召回京。途經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淪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壹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沈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1]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居易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後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壹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壹方面又稱贊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十三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壹來壹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系。
總體來說,詩的首聯以傷感低沈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後人事生疏而悵惘的心情。頸聯是全詩感情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沈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尾聯順勢點明了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願及堅韌不拔的意誌。
總體來說,詩的首聯以傷感低沈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後人事生疏而悵惘的心情。頸聯是全詩感情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沈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尾聯順勢點明了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願及堅韌不拔的意誌。
作者簡介
劉禹錫(公元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唐代中葉的哲學家和詩人。貞元九年劉禹錫中進士,又登博學宏詞科;貞元十壹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書;貞元十六年,為徐州掌書記;兩年後調任京兆渭南主簿;貞元十九年,擢升為監察禦史。開成三年,劉禹錫改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壹年後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終年71歲。
劉禹錫與柳宗元交誼很深,人稱“劉柳”。他又與白居易唱和甚多,並稱“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