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由於這八位作家的文學觀點比較接近,都主張實用,反對駢體,他們的散文創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壹經提出,便為後人普遍接受,成為文學史上的專有名詞。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李白、杜甫的主要成就是詩歌而不是散文,即使有散文但不如詩歌那麽為人稱道。
擴展資料
1、李白軼事典故——為白寫序
李陽冰曾與偉大的浪漫詩人李白有過壹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肅宗時李白曾投身於永王李璘幕府帳下,因李璘丹陽起兵叛亂兵敗,李白受到牽連,被治罪流放。
後雖被大赦,但居無定所,窮困潦倒,流浪到當塗,李陽冰時任當塗縣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後,毅然把李白在當塗安置下來,生活上給予多方照顧。李白死於當塗,終前,把壹生詩作托付給李陽冰。
李陽冰不負重托,便用精美的書法把書稿重新抄錄編成《草堂集》20卷,還為詩集寫了壹篇序言。流傳於世。李白的詩作所以能廣為流傳,除詩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外,李陽冰編輯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沒。
2、杜甫軼事典故——憤斥皇親
唐玄宗當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是壹個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大國裏,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已孳生著崩潰的征兆。終於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的發生。
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後,覺得當權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致國家的敗亡;於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後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
該詩由於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壹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壹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勢很大的那壹號貨色。
百度百科-杜甫
百度百科-李白
唐宋八大家裏為什麽沒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唐宋八大家指的是散文大家,八位大家都寫得壹手好散文。而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專攻唐詩,不長於散文,所以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人的散文水平可以說代表了唐宋時期散文的最高水平,李杜等人的詩文水平很高,但是那時候散文並沒有收到足夠的重視,詩歌才是顯示壹個人文學修養和文學水平的標準。
所以,不但李白不是八大家之壹,杜甫、王維、白居易、孟浩然、小李杜等等詩歌大家都不是,而唐朝也只有韓愈和柳宗元兩人是。
擴展資料
“唐宋八大家”的稱謂最早出現於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六先生文集》,因並三蘇為壹家,所以實際是“八先生文集”。
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160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開來。
韓愈、柳宗元在唐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期崛起,掀起古文運動,使得唐代的散文發展到極盛,壹時古文作家蜂起。
蘇軾、蘇洵、蘇轍三人合稱為三蘇,蘇洵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歐陽修是蘇軾的老師,王安石、曾鞏也都曾拜歐陽修為師。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為唐二家(韓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曾鞏、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為什麽“唐宋八大家”中沒有李白和杜甫李白和杜甫不在唐宋八大家的之列,是因為兩人是以詩文著稱於世,在古文散文界他們卻不如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1、唐宋八大家,最早出現於明初朱右選擇韓、柳等文人為《六先生文集》因並三蘇為壹家,所以實際上是“八先生文集”。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唐宋八大家文抄》***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就隨之而流行。
2、是在唐中期,韓愈倡導了“古文運動”,由於後來的作家提倡和繼承,所以才形成了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基本都是以散文見長;“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主要是以詩歌名垂千古,
且與後世的古文運動沒有具體的關系和太多的交集,唐宋八大家就是針對唐宋時期在古文上也就是散文而選出的,這就是他們不在唐宋八大家的壹方面原因。
3、唐宋時期正好處於古文運動,然而“三蘇韓柳王曾修”等八個人在運動中的表現比較突出,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提倡散文,反對駢體,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故稱為唐宋八大家。
擴展資料:
雖然,李白杜甫沒有入選唐宋八大家,但是李白杜甫的詩詞目前也是影響很大的,對後期的詩詞也是頗有影響力的。
相對而言,李白和杜甫擅長詩歌,詩仙和詩聖的名稱也就代表他們在詩歌界的地位。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 *** ,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為中華詩壇第壹人。
至於稱號的歸屬,評論文學家是看他到底在哪種文學形式上的貢獻最大、成就最高。李白的詩歌成就最大,他當然也有散文作品如《春夜宴桃李園》、《與韓荊州書》等但成就有限,不如詩歌為人稱道。
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百度百科—李杜 (李白、杜甫的合稱)
李白為什麽沒有進唐宋八大家?最近被小朋友問了壹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麽李白沒有排進唐宋八大家中?
我壹臉茫然,似乎對於李白杜甫白居易很是熟悉,因為從小我們都是背著這老三位的詩長大的。但是為什麽沒有進跟唐宋八大家,我還是沒有回答他。直到有壹天,我去聽博導老師的課,才恍然大悟。
我們知道,老李是唐朝人,據說出生在西北的哪個斯坦,還有半身匈奴人的血統,可謂傳奇多多,後來跟著他爸爸壹路東行,來到美麗的大唐。這段路程畢竟不是“敵軍還有5秒鐘到達戰場的法師”,路上就走了好幾個月。
後來把自己的童年獻給了四川,之後二十五歲,決定去壹個較大的城市旅旅遊,於是辭親遠遊,到了東海,可惜沒有看到東海龍王,也沒有遇到哪咤,所以技能無法發揮。於是走走停停,壹直到三十浪蕩歲,依然是壹枚?潘浚?腔燦諫緇岬撞悖?蛐遙?潘康哪羌改杲崾讀艘恍┪難Т筧寤褂幸恍┖蟊殘∩?熱紓?蹺?。?蝦迫話。?鷗Π〉鵲取?/p>
看到這裏,妳壹定以為李白馬上要有命運的轉折了。不好意思,讓妳們失望了。
李白依然遊山玩水,結交好朋友,平時寫寫詩,旅旅遊,跟幾個詩友開開Part,我們要感謝當時的社會,當時沒有燒烤,沒有啤酒,不然還會有很多詩篇要我們去背誦。
直到四十壹歲,老李,不對,這時候應該稱為老白,頭發都白了。老白在賀知章先生的推薦下,終於有進宮見聖的機會,大聖唐玄宗還是比較賞識其才華的,畢竟那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進了無數少年少女的心扉。於是,讓其供奉翰林。讓他作整個大唐論壇的網絡寫手,地位可謂猶榮華貴。這段時間最為有名的就是那首《清平樂》了,生動形象傳神地表達出楊貴妃的雍容美麗,嬌軟多汁,吹彈可破,裊娜多姿。哄得楊貴妃完全樂得合不攏腿,開心的像是要暈過去了。太宗也很開心,李白更開心,於是有了高力士為其脫鞋的典故。
老李本來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壹生。可惜中途來個安史之亂,導致李白當時沒有摸清情況,投靠永王,結果做了炮灰,成了叛黨。壹路被貶,後來又被赦免,可惜,畢竟五十多歲的老頭了,經不起這來來回回的折騰,最後死在金陵。
老李做官是失敗的,但是,作詩是成功的。大筆壹揮,打破傳統寫詩格局,夢中都是詩情畫意,直接創立了浪漫主義題材的詩篇,隨心所欲,暢所欲言,開創了壹個時代的先河。除了寫詩,他的劍法也是十分厲害,直接可以開個劍術體驗館了。
至於他為什麽沒有入列唐宋八大家,主要因為,唐宋八大家是文章寫得好才入圍。如果是詩歌的話,他是第壹,誰能做第二呢?
唐宋八大家為什麽沒有李白,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散文著稱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而李白是詩仙。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以散文著稱的八位文學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合稱三蘇)、王安石、曾鞏八人。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壹新。 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奪三軍之帥”(八代:宋、齊、梁、陳、魏、齊、周、隋);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韓愈還是壹個語言巨匠,他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註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裏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漢族,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壹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生於長安,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官監察禦史。壹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享年不到50歲。 歐陽修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壹居士(六壹即藏書壹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壹千卷,琴壹張,棋壹局,常置酒壹壺,醉翁壹人),吉州永豐人,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天聖進士。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時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既是範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他的詩、詞、散文均為壹時之冠。詩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著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蘇洵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歲。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歲余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寫文章,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至和、嘉祐間,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歐陽修上其所著《衡論》《權書》等二十二篇,士大夫爭傳之。宰相韓琦奏於朝,除秘書省校書郎。與陳州項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來禮書,為《太常因革禮》壹百卷。書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蘇洵即《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在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的蘇軾。 蘇軾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 南宋高宗朝,贈太師,追謚號“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詞人、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壹。其散文與韓愈並稱“韓潮蘇海”,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被稱為“中國古代第壹全才”。蘇軾與其父蘇洵(1009~1066)、其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嘉佑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東坡誌林》等。 蘇轍 蘇轍(1039年-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禦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壹,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壹,他出生在壹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壹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謚號“文”。“宰相肚裏能撐船”說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寧譽為是“十壹世紀中國最偉大改革家。 曾鞏 曾鞏(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壹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後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壹,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之壹。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李白為什麽不是唐宋八大家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李白不是唐宋八大家,因為他是壹個詩人,不是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後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壹新。 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歷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為什麽李白和杜甫沒能進入唐宋八大家?李杜主要成就是詩不是散文,他們各自的側重點不同。
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八人的散文水平可以說代表了唐宋時期散文的最高水平,李杜等人的詩文水平很高,但是那時候散文並沒有收到足夠的重視,詩歌才是顯示壹個人文學修養和文學水平的標準,所以,不但李白不是八大家之壹,杜甫、王維、白居易、孟浩然、小李杜等等詩歌大家都不是,而唐朝也只有韓愈和柳宗元兩人是. 之所以有所謂的“唐宋八大家”,最早是後代有人編撰散文集子,收錄了這八個人的經典散文作品,所以後人稱這八人為唐宋八大家.李杜等大詩人沒有名列八大家之壹並不代表什麽 李白為什麽沒有進入唐宋八大家之內?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三蘇(蘇洵和他兒子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唐宋八大家”的稱謂究竟起於何時?據查,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壹律不收。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壹定的作用。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了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而,李白主要寫不是散文,他主要寫的是文體詩和近體詩,所以他們的最根本的是不同的。
唐宋(15)杜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