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以法蘭西王國的末代君王路易十六的口吻,展開自述。
學過高中歷史的都知道,路易十六,就是那位被法國人民推上斷頭臺的兄臺。
和中國的南唐後主李煜壹樣,路易十六被後人認為是“可憐生在帝王家”的亡國之君。他們在某壹領域都有很強的天賦,相反政治手腕、治國之術不是他們的強項。
路易十六善於制鎖。他手下的鎖具,除了實用更兼具藝術價值,不僅能做成各種動物圖形,還能做出各種有變化的機關,比如,打開壹把松鼠模樣的鎖,它會頻頻點頭;打開壹把蠑螈模樣的鎖,鑰匙轉三圈,能噴出水來。
這樣的技術,放在現在也是很厲害的。但很可惜,沒什麽卵用。
當時,路易十六被稱為“鎖匠國王”,他對於鎖具的喜愛甚至到了本末倒置的地步。
他花重金聘請了民間巨匠高曼,並讓他能自由出入自己的寢宮,這權力是壹些大臣都不曾擁有的。每當國事繁雜到壹定程度,他就玩失蹤,躲到自己的工坊裏。
但當時的法國,形勢已經非常嚴峻。
他上上任,路易十四,是個窮兵黷武的主,連年征戰過後,不僅為自己留下“太陽王”的名聲,還有債臺高築的財政危機。
他上任,路易十五,荒淫無度,沈迷聲色。曾流傳他說過壹句很經典的話“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實際上,原話出自他的情婦蓬巴杜夫人,並且按照正確的翻譯,原意應該是“我死後,將洪水滔天”。無論如何,在他們縱情享樂的同時,似乎已預見法國日後要迎來大危機。
接過爛攤子後,路易十六並非毫無作為。
因為當時法國壹大問題是特權階層極度剝削人民,他連連換了幾個內閣首相,開啟壹系列改革,想要打壓特權階層的勢力,為法國人民謀取更多福利。
但局面不是他所能控制的,特權階層壹片反對,遏止改革步伐,剪去改革派的羽翼。從此成了個孤家寡人。
從性格上來說,路易十六就是個老好人。
在歷代法國國王中是難得壹見的極簡主義,生活簡樸,沒有情婦,除了制鎖沒有別的愛好。他的品德當時很受法國民眾的尊敬與稱贊。
後世法國的歷史學家米涅如此評價他“心地正直、善良”、“沒有任何野心,因此他可能是唯壹沒有權力野心的國君,唯壹具有壹切好國王所應有的畏上帝和愛百姓這兩個優點的國君”。
但他管不了家。妻子瑪麗·安托瓦內特,原本是奧地利帝國的公主,作風奢侈,開舞會、玩時裝、搞慶宴、修花園壹個都不能少。都快亡國了她還買買買。
也治不了國,不僅對特權階層下不了手,反而被迫召開三級會議,向平民階層為代表的第三等級加稅,直接導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正如壹部動漫裏有壹句臺詞:世上壹切不幸,都是由當事者的能力不足造成的。
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路易十六呈現出變化無常的壹面,既支持代表變革力量的制憲會議,又暗地裏組織國外勢力。甚至,還想逃到國外去,通過組織法國和奧地利的戰爭,轉移國內矛盾,為自己重新掌權提供機會。
這樣的表現,令他的威望直線下降。最終,他被法國人民判以“叛國罪”,宣判處死。
其實,當時的大多數法國人都支持君主立憲制,希望政權能以更溫和的方式有所改變。連最激進的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壹開始都沒想過要徹底推翻波旁王朝的統治。
如果路易十六壹開始就看清時勢,懂得放權,而不是反反復復做些小動作。法國或許能像英國壹樣,實現和平革命。
或許,他堅信,只有在他的統治下,法國人民才能擺脫水深火熱,獲得幸福的生活。
他愛他的國民,但他們已經不相信他,並通過壹票之差的決議,把他推上斷頭臺。
在此之前,路易十六覺得原先的斷頭臺存在壹定失誤的幾率,會讓犯人有不必要的痛苦。親自改良的斷頭臺,如今卻用到自己身上。
在生前最後壹刻,他說道: 我的死是無辜的,我寬恕我的敵人們,我希望我的血會對法蘭西人有益。
但很可惜,他的祝福,徹底落了空。
大革命後的法國,更加混亂血腥。上臺的羅伯斯庇爾施行恐怖主義,殺人如麻。之後依靠霧月政變上位的拿破侖比之更專制,更獨裁。
另壹個革命家丹東,根據茨威格的《瑪麗·安托瓦內特》記載,3天內屠殺200個法國人民,並奸屍。
瑪麗·安托瓦內特生前還對自己8歲的兒子說過“永遠不要給父母報仇”,但他兩年裏就在監獄中被砍去四肢,施虐致死。
他死後的法國,比起他統治期間,數十年間充斥著死亡、暴戾、激蕩。想必當時的法國人民十分懷念那位心懷悲憫與寬厚的君王。
在上世紀末,法國慶祝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貴族,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很遙遠。但在歷史與文藝作品中,我們能看到壹種貴族精神。
真正的貴族,不僅是物質上,更是精神上的富足。他們最大的特質,就是心懷悲憫。
19世紀俄國的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生於貴族世家,生活衣食無憂。但他對於自己的階層充滿反思,對於廣大農民有著極大的博愛與同情心。晚年的時候,他將家產全部捐贈給窮人,並且親自下田和農民參與勞改。最終自己窮困落魄而死。
此外,關於尼采,有壹個“都靈之馬”的典故。在都靈,處境落魄的尼采在路邊看到壹匹被主人瘋狂抽打的馬,像是瘋子壹樣,跑過去抱著它,親吻它,失聲痛哭。
他們都是心懷悲憫的精神貴族。他們願意感受並承擔,他人的磨難與痛楚。
這樣壹份精神,在我們國內是比較少見的。至少,是大眾不能理解的。
因為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不僅是有錢人的生活,以及壹些高尚的情操。
正當大家物質生活逐漸豐富,希望能跟隨自己的內心,生活過得好壹點,更快樂壹些。有人跟妳講,我們要心懷博愛,要有同理心。多半的反應是抗拒的。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似乎是硬道理。古人也說過,倉廩足而知榮辱。但這些無法解釋,為什麽俄國在農奴制還沒廢除之前,在整個民族壹片苦難壓抑的年代,卻是大師輩出。
以及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有些人,他們不壹定賺很多錢,見識很多,但為人處世會令人覺得舒服,有壹種優雅的氣質。
別的美德不好說,但至少悲憫,就在於“懂得”。設身處地為別人多想想,或許會發現別人的不易,會發現如果事情發生在妳身上,未必會比別人做得更好。
這樣思路的轉變,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因為我們總是有偏執,放不下小我。
但至少,這是壹個努力的方向。無論生活過得好不好,都可做壹個精神上的貴族。
Viva La Vida是西班牙語,中文的意思,生命永生。
歷史長河中,社會變遷下,沒有壹種生命能自顧自地永生。哪怕是君王,身處權勢頂峰,品行高尚端正,也不過滄海桑田中壹個微不足道的存在。
但心懷悲憫,我們能感受壹種偉大精神的延續。生命,或許會得以拓展,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