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優美的樂聲的詩句

關於優美的樂聲的詩句

1.描寫大自然美妙樂聲的詩句

余音繞梁.珠圓玉潤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驚天動地雷霆萬鈞軒然大波燕語鶯聲娓娓動聽震耳欲聾聲如洪鐘鐘磬之音玉石之聲細弱遊絲如雷貫耳鳥語花香雨聲春天來了,雨的聲音是美妙悅耳的.當妳壹個人靜靜地走在小路上,雨水打在屋檐上,那“啪”的壹聲是不是很幹脆?當妳撐著傘在雨中,把耳朵貼在傘上面,那“咚咚”的聲音是否很響亮?當妳在湖邊賞雨,從堤岸上的柳樹葉子中穿過的雨水,滴在湖面上,那“叮”的壹聲是否很清脆?這就是雨的聲音,無法形容,也無法模仿.這就是大自然的聲音,所有的聲音都超越不了它.風聲風聲,有時柔和,春天,只是妳要靜靜地去聽,專心地聽,它不壹定只是“呼——呼——”的.夏天則更壯觀,滿樹的葉子在擺動,就像壹個大沙錘,這不就是風的聲音嗎?它只是借著別人來完成屬於自己樂聲.秋天,樹葉灑落了壹地,只剩壹些“殘兵弱將”還堅守在陣地上,壹陣秋風吹過,樹葉就“沙沙”地響起來,時而隨風左右搖擺,時而前後晃動,與前面的葉子“嘩嘩”地摩擦著,像在蕩秋千;時而繞著圈子,“唰——唰”的畫圈,跳著搖擺舞.冬天,北風狂暴地呼嘯,是何等的威風啊,但它卻能使人的意誌變得更堅強!雷聲想必雷大家應該很熟悉吧!那“隆隆”的嚇人的聲音,再加上閃電的配合,仿佛可以將天空“哢嚓”地劈成兩半.可細細的觀賞,就會發現雷也有特點.我喜歡在陽臺上看閃電聽雷聲.那狂風撲面的感覺,很豪邁,能掃去我的煩惱;那低沈的悶雷聲,總是在不註意的時候直擊下來,“隆隆”的“男低音”,還有回音,壹波壹波的,那“轟隆隆”的呻吟回蕩在空中,直到另壹個炸雷響起,而後便壹起蕩漾.好似老人在咳嗽,又好似壹面鼓在敲響.雷,不僅僅只有那個令人恐怖的形象,它也有可愛的壹面.。

2.形容琴聲優美的古詩有哪些

1. 《琴詩》

宋代: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2. 《書院二小松》

唐代:李群玉

壹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

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3. 《韋處士郊居》

唐代:雍陶

滿庭詩境飄紅葉,繞砌琴聲滴暗泉。

門外晚晴秋色老,萬條寒玉壹溪煙。

4.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幽琴》

唐代:劉長卿

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飗飗青絲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

5. 《聽杜山人彈胡笳》

唐代:戎昱

綠琴胡笳誰妙彈,山人杜陵名庭蘭。杜君少與山人友,

山人沒來今已久。當時海內求知音,囑付胡笳入君手。

杜陵攻琴四十年,琴聲在音不在弦。座中為我奏此曲,

滿堂蕭瑟如窮邊。第壹第二拍,淚盡蛾眉沒蕃客。

6. 《琴歌》

唐代:趙摶

綠琴制自桐孫枝,十年窗下無人知。清聲不與眾樂雜,

所以屈受塵埃欺。七弦脆斷蟲絲朽,辨別不曾逢好手。

琴聲若似琵琶聲,賣與時人應已久。玉徽冷落無光彩,

7. 《琴歌》

唐代: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淒萬樹風入衣。(萬樹 壹作:萬木)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後楚妃。

壹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餘裏,敢告雲山從此始。

8. 《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壹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常相伴,難道吾今無往還?

9. 《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10.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11. 《詠懷八十二首·其壹》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3.描寫歌聲的古典優美詩句

1. 空中幾處聞清響,欲繞行雲不遣飛。——(唐)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 歌 壹作王郎中席歌妓》

釋義:動人的歌聲,由青樓傳出,輻散到遙遠的群山中,幽谷回音,空中幾處響起清脆的歌聲。歌聲飄入雲霄,妙音繚繞,似乎要纏住行雲不讓飛去。

2.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唐)劉禹錫《踏歌詞四首-第二首壹作張籍《無題詩》》

釋義:唱完新曲,歡樂的女郎們跑遠了,只有綠樹亭亭玉立在紅霞之中,間或傳來鷓鴣的鳴叫。

3. 歌韻巧***泉聲,間雜琮琤玉——(北宋)周彥邦《片玉詞》

釋義:高雅動人的歌聲巧似泉水自流,輕柔婉轉,瀏亮圓潤。其間偶爾可以聽到如鳴玉器的水石相擊之聲,清脆悅耳,悠揚遠韻。

4. 盼盼乍垂袖,壹聲雛鳳呼。——(唐)杜牧《張好好詩》

釋義: 張好好轉目顧盼四周靜坐的賓客們,然後猛然垂下衣袖,唱出了如同雛鳳壹般的清脆的歌聲。

5.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雲衢——(唐)杜牧《張好好詩》

釋義: 張好好的歌聲清越、高亢,盡管琴弦的關紐也為之迸斷,蘆管也為之裂開,但各種樂器所發出的聲音都無法與輕柔而上、綿延不絕的張好好的歌聲相比,它響遏行雲,震驚四方。

6.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唐)李白《贈汪倫》

釋義: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7.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唐)白居易《琵琶行》

釋義:今晚聽到她的琵琶聲,好像聽到了仙樂,耳朵裏只有這個聲音,別的都聽不到 。

8. 碧袖壹聲歌,石城怨、西風隨去。——(宋代)史達祖《湘江靜》

釋義:“碧袖”二句,筆鋒陡轉,深入寫愁。詩句沒有寫成,哀怨的歌聲又突然傳來,聲聲哀怨,融入秋風,把愁境的描寫推進了壹層。

9. 含羞斂態勸君住,更奏新聲刮骨鹽——(唐)權德輿《雜興五首》

釋義:悠揚的樂曲嘎然而止,嬌美的女子緩緩起座,掩面低眉欲要離去,周圍的聽眾歡聲叫喊,請她再奏壹曲《刮骨鹽》。句中將女子的沈靜與周圍觀眾的歡鬧相比,更顯出她高超的演技和謙遜的態度。

10. 唱得紅梅字字香,柳枝桃葉盡深藏——(宋代)晏幾道《浣溪沙·唱得紅梅字字香》

釋義: 句中“紅梅”指《梅花落》曲調。“柳枝”、“桃葉”,壹語雙關,它們既是曲調名稱,又是歌女的名字。前句以藝術上的通感,用嗅覺感受出的“香味”來形容音樂的悅耳動聽。後句進而襯托,強調別人的演唱比起那位唱“梅花”歌伎的表演要大為遜色,所以只好退避三舍。

4.寫出具體描寫樂聲的句子,詩人是用什麽手法來描寫樂聲的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雲頹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弦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 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 露腳斜飛濕寒兔。

詮, 析

吳絲: 吳地產的箜篌弦。

蜀桐: 蜀地產的箜篌身。

張: 彈奏。

湘娥: 湘水女神,即帝舜妃娥皇、女英。

素女: 神女。

昆山: 昆侖山,傳說產玉處。

十二門: 長安四面各三門,指長安。

女媧: 神話中的女神。

神嫗: 神女,號成夫人,愛好音樂,能彈箜篌。

吳質: 傳說中月球中砍桂樹樹的吳剛。

露腳: 古人認為露下來和雨壹樣,故稱為露腳。

開篇四句寫李憑彈奏的藝術效果。暮秋時節,箜篌樂曲使高空的行雲為之凝聚不前。樂曲勾起了湘水女神的憂思,滴滴淚珠灑遍斑竹;樂聲感動了擅長音樂的素女,她神色黯然,哀愁不已。是誰演奏得如此出神入化?李憑彈也。

第五、六句具體描寫箜篌樂曲的美妙。詩人用玉石碎裂形容樂聲的清脆悅耳,以鳳凰和鳴比喻樂曲的婉轉柔美;再以荷花流淚形容樂聲低沈幽咽,以香蘭歡笑比喻樂曲的輕快明朗。從而用詩句描寫樂曲達到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境界。

最後八句寫樂曲所創造的意境。樂曲融化了長安城的冰凍,樂聲使天帝心神搖蕩。忽然間,樂曲激越高昂,仿佛驚天破石,秋雨驟下,使演奏進入高潮。

本詩構思新穎,想象奇特,誇張大膽,語言奇麗,意境幽幻。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被譽為“摹寫聲音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