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有關清正廉潔的古詩有哪些?

有關清正廉潔的古詩有哪些?

 1、《石灰吟》——明代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裏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壹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壹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賞析:《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學家於謙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此詩托物言誌,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全詩筆法凝煉,壹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2、《蔔算子·詠梅》——宋代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驛站外斷橋旁,梅花寂寞地開放,無人來欣賞。黃昏裏獨處已夠愁苦,又遭到風吹雨打而飄落四方。它花開在百花之首,卻無心同百花爭享春光,只任憑百花去總妒。即使花片飄落被碾作塵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間。

賞析:《蔔算子·詠梅》是南宋詞人陸遊創作的壹首詞。這是壹首詠梅詞,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下片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詞人以物喻人,托物言誌,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達到了物我融壹的境界,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3、《墨梅》——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我家洗硯池邊有壹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賞析:《墨梅》是元代詩人王冕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此詩開頭兩句直接描寫墨梅,最後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全詩構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極富清新高雅之氣。

4、《入京》——明代於謙

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礙閻羅話短長。

譯文: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日常使用的,如果都被做官的拿去用來討好上司,那就會給人民的生活所需帶來困難。自己壹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會讓老百姓指戳脊梁。

賞析:《入京》壹詩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詩人於謙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全詩盡顯於謙詩的語言質樸、自然的特征,在抨擊當時進貢的歪風的同時,表現出詩人鐵骨錚錚,不願同流合汙的高潔誌向和品質。

5、《書端州郡齋壁》——宋代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

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譯文:清私心是治事的根本,講直道是立身的宗旨。好木料終成棟梁,好鋼材堅強不屈。倉多存糧偷吃公糧的鼠雀高興,野無雜草常啃青草的兔狐發愁。牢記先賢留下的立身處事的教導,決不能讓後人想到我而覺得羞恥。

賞析:《書端州郡齋壁》是宋代包拯創作壹首五言律詩。這首詩主要講述包拯為官不屈不撓,壹身正氣的事跡。首聯寫為人處世之道;頷聯進壹步寫為人處世之道是“直”;頸聯寫除暴安良;尾聯寫接受史書留下的教訓,決不給後人留下恥笑的把柄。這首詩字字如鋼,句句瀝血,令後學振奮,令巧偽蒙羞。

6、《遊山西村》——宋代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不要笑農家臘月裏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裏待客菜肴非常豐盛。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壹個山村。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遊,我壹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妳的家門。

賞析:《遊山西村》是宋代詩人陸遊創作的紀遊抒情詩。此詩抒寫江南農村日常生活,詩人緊扣詩題“遊”字,但又不具體描寫遊村的過程,而是剪取遊村的見聞,來體現不盡之遊興。首聯寫詩人出遊到農家,頷聯寫村外之景物,頸聯寫村中之情事,尾聯寫頻來夜遊。各聯所寫雖各有側重,但以遊村貫穿,並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村民習俗和諧地統壹在完整的畫面上,創造了優美清新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全詩立意新巧,運用白描手法,不用辭藻塗抹,自然成趣。

7、《書憤》——宋代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誌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裏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想當初我自比萬裏長城,立壯誌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賞析:《書憤》是南宋詩人陸遊創作的壹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壹“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誌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壹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復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沈郁,氣韻渾厚。

8、《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宋代陸遊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譯文:回憶當年鵬程萬裏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夢壹醒不知身在何處?灰塵已經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胡人還未消滅,鬢邊已呈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壹生誰能預料,原想壹心壹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壹輩子老死於滄洲

賞析:《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是宋代文學家陸遊的詞作。此詞描寫了作者壹生中最值得懷念的壹段歲月,通過今昔對比,反映了壹位愛國誌士的坎坷經歷和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壯誌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不平之情。上片開頭追憶作者昔日戎馬疆場的意氣風發,接寫當年宏願只能在夢中實現的失望;下片抒寫敵人尚未消滅而英雄卻已遲暮的感嘆。全詞格調蒼涼悲壯,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不著痕跡,不加雕飾,如嘆如訴,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9、《示兒》——宋代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壹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唯壹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壹。因此,當朝廷軍隊收復中原失地的那壹天到來之時,妳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妳們的父親!

賞析:《示兒》是宋代詩人陸遊創作的壹首詩,是詩人的絕筆。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壹生的心願,傾註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用筆曲折,行文多變,語言沒有絲毫雕琢,直抒胸臆,渾然天成,以極樸素、平淡的語言表達極深厚、強烈的情感,自然地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效果。

10、《詠史》——唐代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譯文: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於勤儉,衰敗起於奢華。為什麽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麽那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裏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猛蛇。有幾人曾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只有在蒼梧對翠華蓋哭泣份兒。

賞析:《詠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壹首七言律詩。這首詩的首聯回顧以往的朝代,勤儉能使國家昌盛而奢侈腐敗會使國家滅亡,提出了壹切政權成敗的關鍵。頷聯提出壹個王朝的興衰,自有其更復雜、更本質的原因所在。頸聯推進壹步,認為比勤儉更為重要的是國運和國力,這是此詩的主旨。尾聯是對唐文宗的哀悼,抒發了對國家命運關註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