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唐朝詩歌發展的條件?

唐朝詩歌發展的條件?

壹、經濟繁榮為詩歌興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質條件.經濟繁榮,交通便利,社會安定為唐詩的興盛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社會環境.這正是李白、杜甫等詩人能夠恣情漫遊祖國名山大川,王昌齡、王之煥等得以等閑進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質條件.

二、全國空前統壹為唐詩繁榮提供了現實基礎.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自漢代始,多民族的統壹體已經形成.後來,由於統治階級的腐朽,再現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結束了南北分裂的紛擾混亂,唐使多民族的統壹體得到了恢復與發展.

為加封邊疆的治理,唐統治者極為重視邊功並大加封賞.這就刺激了時人赴邊從戎的積極性,特別是壹些文人,紛紛奔赴邊塞,投佐幕府,隨主將馳聘疆場.“寧為百夫長,勝作壹書生.”“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男兒壹丈夫”.建功立業,獲取功名成為壹種時尚.邊塞的征戎生活、異域的奇麗風光,增長了他們的見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壹大批寄情於邊塞的詩人應運而生.據統計,《全唐詩》收錄以邊塞為題材的詩歌有兩千余首.邊塞詩的興盛為唐詩的繁榮增添了異彩.

三、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推動著文人對詩歌的學習研

究.唐初社會經濟恢復迅速,庶族地主勢力不斷上升,為廣泛吸收庶族地主參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晉六朝保護士族特權的九品中正制,實行科舉考試.唐科舉取士分常舉和制舉兩類.制舉由皇帝主持,科目臨時設置,不常舉行.常舉每年壹次,分秀才、明經、進士、明法等六科.考生集中在秀才、進士兩科.進士重在詩賦,雖難及第,但及第後仕途廣泛,頗易晉升,尤為士人所重.“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科舉考試的應制詩多為點綴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詩取士的科舉制度刺激了時人發憤學詩,把大部分精力投入於詩歌創作,這有利於詩歌藝術形式的不斷完善和創作經驗的廣泛傳播.嚴詡《滄浪詩話·詩評》說:“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