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李商隱的詩歌賞析

李商隱的詩歌賞析

流鶯飄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1、流鶯:流鶯當然不僅僅是黃鶯的意思,而且是說流浪的、無處可棲的黃鶯。(現在流鶯變成了壹個專有名詞,呵呵)

2、飄蕩:是對流鶯的流字的具體說明。飄蕩也就是東飄西蕩而無所棲止。

3、參差:讀作cēncī,不齊的意思。飄蕩得參考,就是飄蕩得沒有固定的棲止之所。

4、渡陌:陌,田間小路。渡本來是渡河之間,這裏是飛越過的意思。

5、臨流:流,河。臨流,飛在河之上。

6、不自持:無法自我把握。

這壹聯的意思是說:流鶯飄飄蕩蕩,或在田間、或在河上飛行,沒有固定的棲止之所。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1、巧囀:囀,鳥的宛轉的叫聲。

2、本意:本來的用意。這裏是有所寄托。

這壹聯開始有所寄托,從第壹聯單純描寫流鶯的形象,到開始寄托深意,打入自已的感情。

第壹句大意是說:流鶯的叫聲如此宛轉,怎能沒有它自己的思想、感情呢?說“豈能”無本意,實際上就是說無人識其本意。

第二句可能有三種理解:

1、別人的良辰未必是我的佳期。

2、我的良辰未必就是佳期。

3、別人的良辰未必是別人的佳期。

綜合起來看,應該是第1種更合理壹些。

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戶千門開閉時。

這壹聯的字面很簡單。就其在詩中的作用來說,也只是壹個過渡。上文所說的“不自持”,以及尾聯所說的“傷春”等等,都是在這樣壹個“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戶千門開閉時”。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這壹聯起句與對句之間的對比。起句更側重於流鶯的感受,而對句側重於對其他人們的描述。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1、鳳城:京城的別稱。唐人有詞句“晚逐香車入鳳城”,也是指京城的意思。

這壹聯的意思,大體上是說“我”自己也曾經苦於傷春,所以現在不忍聽流鶯的“巧囀”,然後發問道:京城之中,就沒有它的棲身之所嗎?

總體來看:

這首詩首先描述流鶯的棲皇之狀,第二聯起,打入寄托,將自己的感情寄托於流鶯的形象之上:自己巧囀,但無人能識。別人良辰,我無佳期。第三聯主要是時間和空間上的跨度,以及境況的對比。末聯抒發傷感,說諾大的京城,竟然沒有棲身之地,可以壹展抱負。詩詠漂蕩流轉的黃鶯,借以托物寓懷、感嘆身世。首聯點題,寫流鶯漂蕩參差無窮盡地度陌臨流且不知所向的形影,“不自持”顯見詩人主觀感受。頷聯即承此深入鶯之心理,啼囀婉美自有其意,良辰美景卻未有佳期,可見其“本意”之淒婉內涵。頸聯承“巧囀”進壹步寫鶯啼,日夜陰晴,門開戶閉,永不停止,既見鶯之執著,又見無人理解。尾聯關合自身,既已傷春,又聽此悲啼,且因無枝可棲而啼音愈苦,寫鶯與自身至此已融合莫辨。

全詩最重要的兩句是:

巧囀①豈能無本意②?良辰未必有佳期③

①巧囀:宛轉鳴唱。囀,指鳥鳴。 ②本意:本來的用心。暗喻詩人的抱負。 ③佳期:喻願望得以實現的時候。

七律《流鶯》是壹首詠物詩。這兩句托物詠懷,比喻徒有抱負而難酬心願——流鶯宛轉鳴唱哪能沒有苦衷,沒有抱負,但得不到知音,即使碰到好時辰,願望也未必能實現。詩句隱喻含蓄,意境悠遠,托物喻情,構思巧妙

通過流鶯的飄蕩不自持來表現了詩人自身漂泊無依的境遇,借流鶯的徒自巧囀難遇佳期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精神苦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