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古代詩句,具體示例如下:
1、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中秋之夜他壹邊賞月壹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壹種皓月當空、親人千裏、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
2、張九齡《望月懷遠/望月懷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是壹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壹樣;
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壹個奇特的字眼,沒有壹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壹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壹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
3、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群動悠然壹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雲拼欲下星鬥動,天樂壹聲肌骨寒。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這首詩表面上可以歸入遊仙詩,把中秋之夜寫得如夢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壹句已經成為中秋時節人們常用的佳句。至於其他欣賞者怎麽理解,可以說百人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