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關於四級作文,求助啊

關於四級作文,求助啊

要寫景,首先要知道寫景作文的關鍵吧?

1.區別寫景與狀物,明確寫作範圍。狀物作文重於物,寫景作文重於景。寫景的內容很廣,如春夏秋冬,山川河流,海洋湖泊,亭臺樓閣,田園村莊……都可以說是妳周圍的景物。

2.寫出景物的特點。寫景也要做到寫什麽像什麽,寫自然景物山川河流,竹林小景都要仔細觀察。要註意季節和地域。如秋天,北方樹木的葉紛紛落下,壹片金黃。而南方仍是壹片青綠。又如寫“雨”,不同季節的雨也不同,春雨蒙蒙,如煙如霧,如牛毛似花針;夏雨來得快停得也快。雨前閃電雷鳴,烏雲滾滾,瓢潑般下來;秋雨則綿綿,壹下就是幾天,給人纏綿之感覺。

3.寫景要有靜有動,自然界的景物無時無刻在變化著。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其實每種景物都是在動態和靜態的交替中存在著。即便是壹種景物,也有動和靜的狀態。如萬裏長城,有巍然不動的城墻,又有在長城上遊覽的人流。作者稱作“人的巨龍”。如果我們在壹處景物描寫中,既註意到動又註意到靜,這樣,景物的兩種狀態就會互相對比,互相映襯,使人感到動的更加生動,靜的更加優美、持重。

4.寫景作文也要註入情感。寫景作文要避免為寫而寫。要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沒有情感的景就不能吸引讀者。從作文訓練的角度說,如果我們對所描繪的景物有深厚的感情,就會凝神註視,側耳傾聽,所留下的印象必定清晰、細致、深刻。否則,效果相反。

5、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將景物形象化,具體化。

例壹:

作文要求:1.寫壹篇描寫冬天的作文;

2.要求字數不低於1000,內容充實,條理清晰,文辭優美;

3.要能夠聯系自己的情感。

郁達夫 江南的冬景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

飲白幹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而躲在屋裏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壹年之中最有勁的壹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當這中間,有的蘿蔔,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壹元宵等熱鬧的節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後,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於脫。

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壹日兩日。到得灰雲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壹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裏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 裏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壹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麽?

我生長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節季,但對於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是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壹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登些,便是壹種明朗的情調。

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裏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

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著;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壹番陣雨雷鳴過後,涼冷壹點;至多也只好換上壹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壹種極南的氣候異狀,並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

江南的地質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得住植物;因而長江壹

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時也有時候會保持得三個月以上的生命。象錢塘江兩岸的烏桕樹,則紅葉落後,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壹點—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後,妳壹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妳不但感不到歲時的肅殺,並且還可以飽覺著壹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裏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裏,最容易體會得出。

說起了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壹種特

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裏生長的人,是終他的壹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壹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的喜歡以Spaziergang壹字來做他們的創造題目的壹點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地方,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說十九世紀的那位鄉土詩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1918)罷,他用這壹個“散步”做題目的文章尤其寫得多,而所寫的情形,卻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國江浙的山區地方來適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裏時含水分;到得

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裏的冬霖景象,又是壹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妳試想想,秋收過後,河流邊三五家人家會聚在壹道的壹個小村子裏,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丫的雜木樹林;在這壹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灑上壹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壹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妳說還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壹只烏篷小船,茅屋裏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壹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壹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壹個境界,自然會得胸襟灑脫起來,終至於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樹”的壹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麽?

壹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自

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壹道,在調戲酒姑娘了。“柴門村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後的景況。“前樹深雪裏,昨夜壹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壹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假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壹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有幾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許會沒有雨沒有雪的過壹個冬,到了春間

陰歷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壹冷下壹點春雪的;去年(壹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節氣推算起來,大約太冷的日子,將在壹九三六年的二月盡頭,最多也總不過是七八天的樣子。象這樣的冬天,鄉下人叫作旱冬,對於麥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卻要受到損傷;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這壹種冬天,倒只會得到快活壹點,因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閑步逍遙的機會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國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歡迎的也就是這樣的冬天。

窗外的天氣晴朗得象晚秋壹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

妳在房間裏坐不住,空言不如實踐,這壹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上湖上散散步罷!

例二:同上。

雪 魯迅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

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芽姜壹般的小手,七八個壹齊來塑雪羅漢。因為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 壹堆,終於分不清是壺盧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給他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奩中偷得胭脂來塗在嘴唇上。這回確是壹個大阿羅漢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紅地坐在雪地裏。

第二天還有幾個孩子來訪問他;對了他拍手,點頭,嘻笑。但他終於獨自坐著了。晴天又來消釋他的皮膚,寒夜又使他結壹層冰,化作不適明的水晶模樣;邊續的晴天又使他成為不知道算什麽,而嘴上的胭脂也褪盡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為屋裏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朱自清的《春》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壹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壹大片壹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綿軟軟的。

桃樹、杏樹、梨樹,妳不讓我,我不讓妳,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妳。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雨是最尋常的,壹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壹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妳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壹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壹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裏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著。

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壹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壹份事去。“壹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壹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我愛荷花。

小時侯,在故鄉,總喜歡和小夥伴壹起去離家五、六裏地的壹個山坳裏看荷花。那是壹口很古老的天然池塘,壹到夏天,那碧綠的荷葉叢中便盛開著荷花,在那幽靜的綠水青山間,顯得特別清新、鮮艷。

當時,最大的心願就是摘壹朵荷花回家,插到瓶子裏。可是,那塘水很深,而且塘底的淤泥淤積了不知道多少年代,恐怕很厚了。

有壹回,壹個小夥伴禁不住誘惑,把腳伸下塘,去摘壹朵離岸較近的荷花,差點滑下深塘,虧得我們其他幾個人手忙腳亂地拉住他,好不容易把他拽上岸,他的壹只涼鞋陷在塘泥中了。

從那以後,大夥再也不敢造次,而大人們知道此事後再也不許我們去那塘邊,恐嚇我們說那山裏有長了角的蛇精,壹口就能把小孩吞下肚子,那塘裏也有千年的魚精,專等機會吃小孩。於是,那山塘裏的荷花,也就成了昔日的舊夢。

長大了,大凡在路邊看到荷花,總有心停下來欣賞壹番,總要回憶起故鄉那山塘裏的荷花。

那壹年夏天,他去遠行,在綿綿的牽掛與甜甜的思念中,枯燥乏味的工作也變得生動。

壹天夜裏,夢見了荷花——

細雨中,我撐壹把花傘,在開滿荷花的西湖邊,用手機給他發信息,問他在哪裏,他回話說在西湖邊看荷花。我擡頭四處尋找,在不遠處壹棵大樹下,望見了他背影,蒙蒙煙雨中,此情此景顯得那樣祥和寧靜。

我放低雨傘,遮住自己,悄悄走向他,走到他的前方,驀然回身,他那充滿柔情蜜意驚喜的神情,竟如此清晰。四目相對,彼此靠近,無須言語,此時無聲勝有聲。

記掛著他曾經的傷痛,我親親吻著他的傷痕,動情處,他擁我入懷……

那雨中的荷花,此時格外嬌艷,分明就是孩提時那山塘裏的荷花,我的整個夢裏,便彌漫了這淡淡的荷香。在夢裏,我竟然知道是在夢裏,只是不願醒來……

夢還是醒了,壹看時間已經是早上八點了,拿出手機給他發信息,與他分享我的美夢。

“天哪!妳這個女人,絕了!我現在正在西湖邊看荷花!”

“……”

如今,夢中的他已經漸漸遠去,夢中的荷花也已雕零,只剩下青青的蓮蓬。蓮子,如那穿越空間的夢與愛,純潔如雪,只是,蓮子的心卻是那樣的苦澀。

盡管如此,感恩的心,依然感謝那個曾經的夢,它清涼了那壹季炎熱,鮮活了我的整個生命。

參考資料:

/question/34287829.html 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