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史。杜甫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被稱為“詩聖”。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後人稱他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壹是所寫為當時的重大事件或與重大事件有關。具體到杜甫的詩歌是指“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所見所聞所感。這就與壹般的反映現實區別開來。
由於安史之亂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杜甫濃墨重彩地描述這壹歷史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景象,使得他的詩具有深刻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的意義。
二是“詩史”除了指作品所寫的題材涉及社會重大事件外,還指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思想認識是深刻的,對社會具有比較大的正面的思想教育作用。這點在杜甫的於安史之亂前後所寫的詩歌中也表現得十分突出。
杜甫簡介: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為“李杜”、“大李杜”,後人稱他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少年時代遊歷多地。三十五歲以後多在長安,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759年棄官入川。770年冬逝世。杜甫雖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也狂放不羈不乏豪氣,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著有《春望》《三吏》《三別》等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