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杏園林,壹樽煮酒,當為澆淒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2、明月壹輪虛畫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過盡無人識,留得梅花試眼青。《元宵無月》
3、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4、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5、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6、競渡岸傍人掛錦,采芳城上女遺簪。九嶷雲闊蒼梧暗,與說重華舊德音。
7、遂令色香味,壹日備三絕。報君不虛授,知我非輕啜。
8、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9、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10、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11、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12、三百內人連袖舞,壹時天上著詞聲。——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13、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
14、已是難聽,中宵無用怨離別。——厲鶚《齊天樂·秋聲館賦秋聲》
15、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遊。
16、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葉裏黃驪時壹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17、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18、***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19、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20、尚書勛業超千古,雄鎮荊州繼吾祖。裁縫雲霧成禦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21、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2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23、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24、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宮·元宵》
25、菇黍連昌歜,瓊彜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26、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壹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27、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壹千年。
28、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29、十分酒、壹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遊過。
30、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31、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壹洗些魂離別。
32、千金鑄鏡百神愁,功與當年禹服侔。荊棘故宮魑魅走,空餘揚子水東流。
33、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菏花十裏,壹鉤新月。
34、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35、壹與子由別,卻數七端午。身隨彩絲系,心與昌歜苦。
36、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7、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38、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39、漾不到、瀟湘江渚。我又相將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漁父。君有語,但分付。
40、肅宗昔在靈武城,指揮猛將收鹹京。向公泣血灑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41、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42、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43、今年華市燈羅列。——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44、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壹》
45、逆胡冥寞隨煙燼,卿家兄弟功名震。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
46、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47、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48、我生亦何須,壹飽萬想滅。胡為設方丈,養此膚寸舌。
49、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元宵節燈籠的詩句2汴京元夕李夢陽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如霜。
京都元夕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柳梢青張孝祥今年元夕。探盡江梅,都無消息。草市梢頭,柳莊深處,雪花如席。壹尊鄰裏相過,也隨分、移時換節。
玉輦端門,紅旗夜市、憑君休說。
上元竹枝詞(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
踏莎行侯置 元夕風光,中興時候。東風著意催梅柳。誰家銀字小笙簧,倚闌度曲黃昏後。
撥雪張燈,解衣貰酒。觚稜金碧聞依舊。明年何處看升平,景龍門下燈如晝。
元夕無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元夕影永冰燈(清)唐順之正憐火樹千春妍,忽見清輝映月闌。出海鮫珠猶帶水,滿堂羅袖欲生寒。燭花不礙空中影,暈氣疑 ?從月裏看。為語東風暫相借,來宵還得盡余歡。
元宵(明)唐寅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節《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元宵節燈籠的詩句31、宋代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壹說作者為朱淑真),全詞如下: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其中“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兩句流傳千古,相信妳壹定聽過。
2、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全詩如下: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雖然不及其後代蘇軾、蘇洵、蘇轍等人名氣大,但在當時,他與杜審言、崔融、李嶠並稱為文章四友,與李嶠並稱蘇李。對唐詩的'發展也是作出了巨大貢獻。
3、宋代姜白石的《詩曰·元宵爭看采蓮船》,全詩如下: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這首詩通俗易懂,通過這首詩,我們不難發現,在宋代,元宵節時候的熱鬧場景,同時,吃湯圓是中國悠久的元宵節習俗。
4、宋代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全詞如下: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李清照的《永遇樂》作品偏少,這首詞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了。
5、唐代詩人張祜的《正月十五夜燈》,全詩如下: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壹時天上著詞聲。詩人雖不像李白、杜甫、王維等人名氣大,但這首詩最後兩句也是流傳千古的佳作啊。
6、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節皇後》,全詞如下: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願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擡頭,羞見舊時月。
與其他詩詞不同,這首詞是宋徽宗在元宵佳節之際,望著燈市,不禁想起了和明節皇後的點點滴滴,是壹首著名的悼亡詞。
7、宋代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全詞如下: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壹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燈籠的詩句41、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2、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3、忽曉闌街兒童語,不為上元燈近。劉辰翁《金縷曲賀趙松廬》
4、比擬尋常清景別,第壹團圓時節。納蘭容若《清平樂上元月蝕》
5、建元看別上元燈,處處回廊鬥火層。章碣《上元夜建元寺觀燈呈智通上人》
6、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雲。毛滂《臨江仙都城元夕》
7、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8、去年元夜,正錢塘,看天街燈燭。趙長卿《探春令元夕》
9、夜夜嬉遊賽上元,朝朝宴樂賞禁煙。關漢卿《雙調新水令》
10、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元好問《京都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