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安徽文學的發展概況

安徽文學的發展概況

文化大革命10年,文學雕敝,編輯人員橫遭迫害與打擊,或下放農村,或遣送 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30周年,經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批準,發起征文活動,創辦《征文作品》雜誌,由安徽省文化局革命委員會主辦,負責人為軍代表吳平;1973年,《征文作品》更名為《安徽文藝》,仍隸屬安徽省文化局革命委員會,負責人余耘,具體負責人程克文、嚴陣、江流;1978年恢復為《安徽文學》,由安徽省文聯主管主辦,主編江流;1984年,曾壹度更名為《文學》,後因刊物整頓,於1987年並人 《清明》雜誌。

《安徽文學》創辦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 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努力推動作家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發表了大量的有影響的小說、詩歌、散文、雜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等,培養了壹大批文學新人,為安徽文學事業的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粉碎 四人幫後,在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反映農村改革、開創新時期文學新局面等方面,曾以思想解放、大膽。潑辣、犀利、富有洞察力而享譽全國。《安徽文學》為綜合性文學月刊,國內外發行,最高發行量曾達18萬份。

《安徽文學》由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際統壹刊號:ISSN1671-0703,國內刊號:CN34-1169/I,郵發代號:26-177,半月刊。由《安徽文學》雜誌社編輯、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為了貫徹“雙百”方針,促進學術交流,繁榮我國文化教育事業,《安徽文學》特面向廣大文化教育研究專家、學者以及文學藝術愛好者征稿。

《安徽文學》下半月刊(文教研究) 雜誌:由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由 《安徽文學》 雜誌社編輯、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