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墨裏·乾坤

墨裏·乾坤

生亦何難,死亦何易。 活著,有時候比死去更難。

他要過得了輿論這壹關。不管願不願意承認,大宋王孫趙孟頫成為蒙元之臣,在 恥食周粟的遺民成為道德象征的語境中 ,未免讓人側目。天下的讀書人,都在戳他的脊梁骨。

他自辯說:“ 我非天上士,人謂地上仙 。”意思是,我並非不食人間煙火,我生活極其難堪,妳們不要對我進行道德綁架,行不行?

當然不行。據說因為他的出仕,壹些近親對他的品格產生懷疑,斷絕關系。壹個叫姚桐壽的文人講了個事,說趙孟頫做官後回到江南拜訪族兄趙孟堅,趙孟堅不願見他,見了面也是各種諷刺,走後還讓人擦拭趙孟頫坐過的椅子。

但終究, 人最難過的是自己這壹關。

元朝皇帝越是對他禮遇,他越要保持卑微、疏離的狀態。出仕30余年,他歷經五任皇帝,人稱“ 榮際五朝 ”。尤其是雅好文藝的元仁宗,對他抱著追星般的膜拜心理。

元仁宗評價他,出身高貴、長相帥氣、博學多聞、操行純正、書畫壹絕等等,壹連給了七個好評,最後還總結說, 唐有李白,宋有蘇軾,今朕有趙子昂(孟頫,字子昂),與古人何異?

正是在元仁宗任上,趙孟頫壹路飆紅,到延祐三年(1316),官拜從壹品的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與程鉅夫壹樣,成為元代前期僅有的兩個能升到這壹高職的“南人”。

所有人只看到他表面的榮華,看不到他內心的煎熬。

他的苦痛,只能寄寓詩中。在他官運達到頂點的那壹年,他寫了首詩,名為《自警》:

齒豁童頭六十三,壹生事事總堪慚。 惟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

這是他的自白書。看到了嗎,他還沒死,就給自己寫悼詞,總結壹生。他不覺得自己官居高位牛氣哄哄,相反,他有點討厭自己,事事慚愧。在後兩句中,他還是在做解釋,繞不開那個死結——我為什麽要出仕蒙元。

他沒有直說,但意思足夠明了:我是為了文化(筆硯)傳承。我不忍見我所摯愛的文化衰落,是這股信念,給了我畢生的勇氣。

趙孟頫以後半生的隱忍,換來了元朝文化的高峰。以壹己之力,扛起元朝文藝圈的大旗。沒有他,元朝時期漢文化傳統的斷裂是可怕的。 用四個字就能道盡他的重要性:元朝冠冕。

他是壹個時空旅行者。他的思想超越時代300多年。 直到清初,大思想家顧炎武提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我們才能更深刻理解趙孟頫的偉大。 效忠壹家壹姓的君君臣臣思想,比起保護文化脈絡,渺小得近乎可以忽略不計。

趙孟頫書《蜀山圖歌》(清末拓本),紙本,原藏於清代那彥成家,並被刻石於保定蓮池書院墻壁,廣傳於世。此卷後有明代陳繼儒、李流芳等名家題跋。其書跡原件已軼,但就拓本全篇看,筆圓墨韻美,字裏行間展露颯爽之風。

此冊《蜀山圖歌》書跡是趙孟頫晚年之作。拓本墨色清醇濃潤、結體嚴密,用筆圓轉秀勁,極顯瀟灑古逸,其運筆的輕重、疾澀、轉折已至爐火純青之境。

趙孟頫(1254~1322)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工書法,兼善五體,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

上期回顧·董其昌楷書《杜甫詩立軸》——書為心畫,禪說苦悶

下期預告·《唐王素墓誌銘》。敬請關註!

釋文:《蜀山圖歌》次王公泉坡,周公雙崖韻。

我昔西川曾泛舟,赤岸水接銀河流。蜀山嵯峨江路永,飄飄豪氣淩滄洲。參棋井鉞跨疆域,劍閣去天才五尺。岷山之源初導江,頭亂石森矛戟長。魚貫舟山九淵飛,濤噴雪隨奔川東。雙蹲灩滪大如象,萬仞瞿唐高插天。蠶叢魚鳧去我久,石古路細愁板援。空中飛鳥不敢度,馬上行人遙指鞭。團沙魚腹沈雲黑,陣圖蛇鳥定陳跡。寂寞巫山十二重,楚臺雲雨無消息。棘道遙連雪嶺西,天梯逈歸繞關北。丹丘曾與羽人逢,為我鼓棹呼長風。舉杯雲陽麯米曉,掛劍東海扶桑紅。登高作賦紀名勝,追逐李杜攀揚雄。灑麗筆下飛晴虹,名齊岷峨配嶽宗。氣勢盡壓東南峰,杜鵑夜啼苦竹叢。火井斬木哀猿窮,舊遊如夢方驚寤。指點蒼茫引歸路,畫圖誰為寫羞顏。鳳閣舍人推獨步,瀛洲仙客才超古。拖玉腰金逢聖主,聽履方知地位高。用心頗覺良工苦,金鑾退直有餘閑。縞素秋風生晝寒,中流砥柱障狂瀾,壹笑春回天地寬,泰山北鬥不可攀。玉堂天上非人間,蓬萊方壺別有山。陽春白雪和皆難。松雪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