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獄是扼殺人民思想的專制制度,滿清的文字獄是最壞的。
自滿清入侵以來,中原人民不僅在軍事上慘遭殺戮,在經濟上也遭到掠奪和破壞。尤其是有遠見的,他們炮制了大量的文字獄,搞文化壓迫。早在清軍壹入關,清廷就開始對中國文化進行壓迫和破壞。順治二年(1645),江陰人黃被人指責寫了壹首詩,“事雖逆天,黃昏不知還。”他被控反清復明,劫家殺屍,兒女被送去旗手當奴隸。順治四年(1647),廣東省的壹個和尚石漢科,拿著壹本記載反清人士悲慘事跡的歷史手稿《編紀》,在南京城下被清兵繳獲。經過壹年的嚴刑拷打,他被流放到沈陽,罪名是私自寫書。次年又有《方篆刻藝術序》,是方篆刻藝術以順治為題寫的,被大學者林剛視為“逾越原朝”,逾越正統的“不可饒恕之文”。因此,清廷規定:“從今以後,中國墨簡必須經朝臣編輯,朝臣審核,方可出版,並禁止房屋署的其他雜稿。”這是最早的言論審查專制制度。
清朝的禁書真是五花八門,蔚為壯觀,讓人望而興嘆。當然,涉及思想、歷史、政治、民族問題的書籍會被禁止銷毀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大量純科技、經濟類的書籍也令人印象深刻。真不知道統治者在搞什麽名堂。凡是涉及明朝的作品,如詩集、歷史、明朝人物傳記等都被禁,這並不奇怪,但很多奉承清朝的書,如《大清大典》、《大清天命》,以及乾隆的父親雍正、曾祖父順治的作品也被禁。更離奇的是,就連壹些明人編撰或評點的唐詩選本也被封禁,如杜工部的《筏上筆記》、《杜工部的詩》、《杜工部的選本筆記》、《杜甫的詳註》等都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