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請給我推薦壹首表達“青春易逝的傷感”的古詩詞

請給我推薦壹首表達“青春易逝的傷感”的古詩詞

辛棄疾《魂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魂奴兒①

書博山道中壁②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③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④

欲說還休,

卻道新涼好個秋。

作者

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少年是曾聚眾參加耿

京的抗金義軍。渡江南歸後,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淅東安撫使等職。

壹生力主抗金,屢陳恢復大計,因而頗遭當權者之忌,曾長期落職閑居於江西

上饒壹帶。寧宗開禧年間,曾知鎮江府,不久又被罷黜。其詞與蘇軾齊名,多

抒寫報國雄心和有誌不伸的感慨,豪縱奔放,沈郁悲壯,在南宋愛國詞中領袖

壹代。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

註釋

①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韻。 ②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因狀如

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③強說愁:無愁而勉強說愁。 ④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多少事,欲

說還休。”

品評

這首詞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壹種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說

少年時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

習氣。下片轉入“而今”,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余, 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 所謂

“識盡”,壹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

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新涼好個秋”了。

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壹種“強說”。

故意說得輕松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沈重抑塞。周濟說辛詞“變溫

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