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民國時期湧現出不少巾幗英雄,有在商海闖出壹番天地的,也有最早興辦女學的,這些都是讓女人佩服的人,而“鑒湖女俠”秋瑾,卻是連男人都會佩服的人。
她是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也是近代民主革命誌士,為了推翻封建的專制統治,她視死如歸英勇就義,讓自己短暫的32年人生化成了壹朵烈火玫瑰,照亮了後來人前進的道路,也點燃了每壹顆不屈不撓的愛國之心。
秋家有女初長成,嫁為人妻享溫情秋瑾出身官家,父親秋壽南官至湖南郴州知州,母親單氏則為浙江蕭山望族之後,雖然那時的女性還是男性的附屬品,可聰慧可愛的秋瑾,還是得到了父親的寵愛。
不愁吃穿的書香世家,相對自由的成長環境,再加上能文的長兄以及能武的表兄的熏陶,秋瑾10歲熟讀四書五經,喜文史會詩詞,15歲馬術劍術就已經爐火純青。
和那時的尋常女子相比,秋瑾自然不同,可再不同也是在同壹片封建專制的陰霾下。她不喜裹腳,可拗不過思想迂腐的長輩,她不願循規蹈矩,卻始終被那套禮教裹挾著...
或許那時的她,內心已有了反抗的火苗,但因眼界還窄,所以也僅僅是火苗而已。
秋家有女初長成,生得秀美俏模樣,跨馬攜槍英姿爽,惹眼鮮嫩少年郎。21歲那年,秋瑾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給了小她4歲的王廷鈞,開始了她為人妻的新階段。
可見在那樣的封建社會,即便父母寵她至此,在婚姻大事上也由不得她做主...王廷鈞是湘潭巨富王黻臣(曾國藩表兄弟)之子,家世好模樣也不賴,擱到現在是妥妥的富二代。
兩人的婚姻,雖然屬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形式,但婚後最初的那段時間,夫妻倆也算是舉案齊眉琴瑟和鳴。
婚後第二年,秋瑾就為丈夫生下了兒子,沒有波瀾的恩愛日子,就這樣壹天天過去。1900年,王廷鈞通過買官的方式謀了個職位,之後秋瑾隨夫北上,開始了在北京的新生活。
有夫有子,生活愜意。她在那時的日記中寫道“夫婿近來習洋文”,只這寥寥7個字,就足以想象夫妻二人溫情的瞬間。
次年,秋瑾在京生下了女兒王燦芝,本以為女兒的到來會給婚姻更多的美好,卻沒想她和王廷鈞的感情竟在這時出現了危機。
婚姻亮紅燈,愛國心覺醒王廷鈞在京做官才壹年,就在腐敗清廷的影響下,漸漸迷失了自我,整日花天酒地不務正事,秋瑾黯然神傷頗有怨言,在給哥哥的家書中憤憤寫道:“我在王家奴仆不如!”
就在這個時候,壹個叫吳芝瑛的女人出現了。吳芝瑛是壹個很有主見的才女,在她的影響下,秋瑾開始思考更多,女性的力量、婚姻的意義,以及能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麽?
秋瑾開始不拘泥於小家小事,而是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這個時候的她是女權主義者,也有著即將成為革命者的點點星光。
來京的第三年,秋瑾就扮男裝出入戲院聽戲,被王廷鈞知道後竟遭遇了家暴。秋瑾不滿丈夫所為,賭氣離家住進了客棧,還是王廷鈞低頭道歉,才使得這次夫妻沖突告壹段落。
表面上夫妻感情無恙,實則秋瑾心裏對這段婚姻已經失望。
29歲那年,她做出了留學日本的決定,王廷鈞剛知道時大發雷霆,怒罵秋瑾“大逆不道”,可在妻子的堅持下,他還是為其鋪好了出國的路子,甘願壹人留家帶孩子。
在封建思想的荼毒下,王廷鈞並不能完全領會妻子的真正想法,可即便不解、即便憤怒,他還是選擇給秋瑾自由,讓她去追逐自己的天地。
秋瑾在日留學期間,結識了陳天華、魯迅等革命誌士,正是這些同道中人,讓她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曙光。
歸國後她參與了光復會,再度回日本又進入到青山實踐女校學習,還加入了同盟會,這些經歷讓她不僅僅為女權奮鬥,更為國家更好的明天而奮鬥。
在這期間,她也多次和丈夫商量離婚事宜,可王廷鈞壹直沒有同意...
英勇就義,信仰不滅不久,應清政府約束留日學生政治活動的要求,日本政府頒布了“取締規則”,秋瑾憤而回國,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並積極聯系革命黨人計劃開展起義。
然而就在起義前夕,徐錫麟於安慶起義失敗,其弟供出秋瑾,空氣中無不充斥著戰火。秋瑾雖提前得知消息,卻不打算撤離,毅然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
這悲壯的結局大家也都知曉,秋瑾被捕堅不吐供,就義時僅留下“秋風秋雨愁煞人”的7字遺言。那年,她32歲,像壹朵嬌艷的烈火玫瑰,消逝後光芒劃破了長空。
然,被消滅的只是肉體,能長存的必定是精神!
秋瑾死後,王廷鈞辭了官,帶著兒女回到了老家,兩年後就抑郁而終......
壹直以來,關於秋瑾和王廷鈞的感情,都有不同的說法,有說王廷鈞思想保守,秋瑾很鄙視他;也有說兩人心裏是有彼此的,秋瑾與王家斷絕關系,只是不想連累丈夫和孩子罷了。
而秋瑾和王廷鈞的兒女,則認為父母之間是有愛的,之所以後來會站在對立面,也是當時的時局而造。
有信仰的人是什麽樣子的?
我此番赴死,是為革命!中國婦女還沒有為革命流過血,當從我秋瑾始。縱使世人並不盡知革命為何,竟讓我狠心拋家棄子,我此番赴死,正為回答革命所謂何事。
革命是為給天下人造壹個風雨不侵的家,給孩子壹個溫和寧靜的世界。縱使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們早已麻木,不知寧靜溫和為何物。
“這兩個孩子就要失去母親”...“我的死是為所有的孩子”——電影《辛亥革命》
所謂巾幗不讓須眉,也就是秋瑾這樣,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還記得她所作的《勉女權歌》:
吾輩愛自由,勉勵自由壹杯酒。男女平權天賦就,豈甘居牛後?......責任上肩頭,國民女傑期無負。
如此胸懷,如此膽識,當真是歷史書裏女神級別的人物,縱然身不能至,但仍想隔著時空的壁壘對她說壹句:謝謝妳!
結語秋瑾的故事很多人都寫過,也聽到過很多說她“命運悲慘”的觀點,可私以為她短暫的32年人生並不算悲慘。
因為她是為天下請命的女俠,她懷有壹顆拳拳愛國之心,自願放棄安逸的生活,轉而不惜壹切代價投身革命。奮戰至死是她自己的選擇,有選擇權的人則稱不上悲慘,而是悲壯。
真正悲慘的女性,是壹生如浮萍不由自己選擇,或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卻連死的權利都沒有,只能依附於男人悲慘地茍活,直到成為壹抔土。
比起她們來說,秋瑾這種能把握自身命運的女人其實幸運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