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誰來給俺講講古代的農民起義和新民主主義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老師布置的作業,謝謝各位達人了~~~~)

誰來給俺講講古代的農民起義和新民主主義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老師布置的作業,謝謝各位達人了~~~~)

農民起義通常是指由農民階層發動的武裝反對統治階級的運動.

歷史上大多數的龍民起義都是發生在統治階層對農民階層的橫征暴斂時期,由於農民階層得不到最底的生存保證而自發的武裝起義運動.

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農民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農民起義是發生在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

01:秦------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戰爭

02:秦------項羽、劉邦滅秦之戰

03:西漢----綠林農民起義戰爭

04:西漢----赤眉農民起義戰爭

05:東漢----黃巾農民起義戰爭

06:兩晉----杜弢起義

07:兩晉----孫恩起義

08:兩晉----盧循起義

農村包圍城市是實行工農武裝割據,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這是毛澤東研究中國國情,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也是對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國民黨蔣介石建立了新軍閥統治,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實行法西斯專政,中國社會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會,中國革命轉入低潮,,在革命的危機關頭,1927年8月7日,中國***產黨在漢口召開了“八七會議”。在總結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確定了關於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在大革命失敗的緊急關頭及時向全國人民指明了堅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國革命逐步進入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新的發展階段。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國***產黨先後在全國領導了二百多次武裝起義,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這些起義開始了中國***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新時期,振奮了中國人民的革命鬥誌,對創建人民軍隊,探索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武裝起義後是首先奪取中心城市?還是首先占領農村,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走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道路?這是當時必須解決的壹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毛澤東從實踐和理論上回答了中國革命為什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中國革命根據地和中國紅軍能否存在、發展並取得全國勝利等壹系列重大問題。在實踐上,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的過程中,為了保存和發展革命武裝,否定了“取瀏陽直攻長沙”,攻打中心城市的錯誤意見,率部向井岡LU進軍,並於1928年4月與朱德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會師,創立了中國革命史。

第壹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與此同時,毛澤東還在理論上進行了壹系列探討,1928年10月和11月,毛澤東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總結了井岡山等地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闡述了中國紅色政權發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發展的條件。1930年1月5日,毛澤東又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壹文,對黨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實踐經驗作了科學的理論概括,把建立紅色區域和奪取全國政權聯系起來,初步解決了把農村作為黨的工作重點這壹重大問題,實際上形成了以農村包圍城市,在農村地區先建立紅色政權,待條件成熟後,再奪取全國政權的關於中國革命道路的理論。爾後,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戰爭和戰略問題》、《中國革命和中國***產黨》等文章中,毛澤東進壹步發展豐富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使之更加系統化、完善化。1939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產黨》壹文中指出,強大的帝國主義及其在中國的反動同盟軍總是長期占據著中國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隊伍要堅持奮鬥,不願妥協,避免傷亡的話,“那就必須把落後的農村造成先進的鞏固的根據地,造成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偉大革命陣地,借以反對利用城市進攻農村區域的兇惡敵人,借以在長期戰鬥中逐步地爭取革命的全部勝利。”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依托進行長期的革命鬥爭,其主要形式是在中國***產黨領導下由武裝農民為主要成份的革命軍隊進行遊擊戰爭。毛澤東又指出,把武裝鬥爭的重點放在農村,並不意味著可以放棄城市,相反,革命的最後目的是奪取作為敵人主要根據地的城市,沒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達到這壹目的,農村根據地也就處於孤立的地位,革命就會失敗,農村包圍城市。

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方向,為奪取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提供了正確的理論依據。這壹理論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產黨人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範。它在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09:南北朝--趙廣起義

10:南北朝--蓋吳起義

11:南北朝--破六韓拔陵起義

12:南北朝--莫折大提起義

13:南北朝--杜洛周起義

14:南北朝--鮮於修禮、葛榮起義

15:隋------瓦崗農民起義

16:隋------竇建德起義

17:唐------唐中期西原人民起義

18:唐------袁晁起義

19:唐------方清、陳莊起義

20:唐------裘甫起義

21:唐------龐勛起義

22:唐------王仙芝起義

23:唐------黃巢農民起義

24:唐------阡能起義

25:宋------王小波、李順起義

26:宋------宋江起義

27:宋------方臘起義

28:宋------八字軍抗金起義

29:宋------紅巾軍抗金起義

30:宋------邵興抗金起義

31:宋------鐘相、楊幺起義

32:宋------魏勝抗金起義

33:宋------紅襖巾抗金起義

34:元------元末農民起義

35:明------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

36:明------劉六、劉七起義

37:明------明末農民起義

38:清------古州苗民起義

39:清------白蓮教起義

40:清------天理教暴動

41:清------撚軍起義

42:清------太平天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