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嶽陽樓》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嶽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大歷三年(768年)創作的壹首五言律詩。
這首詩是壹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嶽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其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全詩表現了杜甫得償多年夙願,即登樓賞美景,同時仍牽掛著國家的百感交集之情。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杜甫56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三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淒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大歷三年(768年),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壹路漂泊,來到嶽州(今屬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嶽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嶽陽寫下《登嶽陽樓》、《泊嶽陽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嶽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