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統治者不滿的詩句 1.表達對統治者不滿和憤慨的詩句有哪些
登幽州臺歌
年代:唐 作者:陳子昂 體裁:七古 類別:懷古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書憤
年代:宋 作者:陸遊 體裁:七律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賈生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七絕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宿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壹枝安。
登嶽陽樓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壹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謫仙怨
年代:唐 作者:劉長卿 體裁:詞
晴川落日初低,惆悵孤舟解攜。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流水東西。
白雲千裏萬裏,明月前溪後溪。
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草萋萋。
縣西郊秋寄贈馬造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排
紫閣峰西清渭東,野煙深處夕陽中。
風荷老葉蕭條綠,水蓼殘花寂寞紅。
我厭宦遊君失意,可憐秋思兩心同。
送杜審言
年代:唐 作者:宋之問 體裁:五律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裏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不見(近無李白消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律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壹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2.表達對統治者不滿和憤慨的詩句
州橋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覺遙。
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
——王安石《州橋》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範成大《州橋》
範成大《州橋》詩題下原註,對州橋的位置作了準確描述:州橋,“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禦路也”。朱雀門,是汴京的正南門。宣德樓,宮城的正門樓。宋朝時,汴京就這壹座州橋。王安石、範成大都在京城為官,對這座橋都很熟悉,他們的詩思也常常為這座橋所縈。正因此,他們能同樣以此為題材進行寫作。但很顯然,兩首詩題詠的切入口是不同的。王安石的《州橋》詩,作於他晚年退居金陵以後。王安石在位時,力主變法,遭到保守派強烈抵禦,曾被迫兩次罷相,政治理想不能實現,晚年退居金陵,心情壓抑可想而知,這首《州橋》就作於這種背景之下。詩人寫州橋,是從回想以前在京城時“州橋蹋(踏)月”這壹角度入手的,因此,洋溢在詩中的是壹種似淡實濃的對故地的難忘難舍的情意:“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在金陵聽到鐘山流水的聲音,靜中思昔,自然就憶起了在州橋時那歲月的崢嶸。範成大的《州橋》寫於宋孝宗乾道元年(1170)夏天,當時,汴京淪陷已40多年,詩人奉命出使金國,就壹路所見所聞,寫下了72首絕句,《州橋》是其中之壹。詩人重踏故都,看到淪陷後的汴京景象,心中感慨萬千,於是,便通過對汴京父老急切地盼望宋王朝早日驅逐侵略者、收復失地的描寫,表達了廣大淪陷區的人民強烈的愛國感情,對宋王朝偏安壹隅、不思統壹流露出強烈的不滿情緒:“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其感情何其濃烈!
3.表達杜甫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憂慮的詩句
壹、表達杜甫對統治者的不滿的詩句: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滿壑?
邊廷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前年渝洲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
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主將位益崇,氣驕淩上都。
邊人不敢議,議者死路衢。
赤縣官曹擁才傑,軟裘快馬當冰雪。
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二、表達杜甫對國家命運的關切憂慮的詩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竊聞天子已傳位,聖德北服南單於。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國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禍亂非公誰?
向使國不亡,焉為巨唐有。
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
聞道並州鎮,尚書訓士齊。
幾時通薊北?當日報關西。
4.表達了詩人對南宋統治者不滿的詩句
州橋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覺遙。
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 ——王安石《州橋》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範成大《州橋》 範成大《州橋》詩題下原註,對州橋的位置作了準確描述:州橋,“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禦路也”。
朱雀門,是汴京的正南門。宣德樓,宮城的正門樓。
宋朝時,汴京就這壹座州橋。王安石、範成大都在京城為官,對這座橋都很熟悉,他們的詩思也常常為這座橋所縈。
正因此,他們能同樣以此為題材進行寫作。但很顯然,兩首詩題詠的切入口是不同的。
王安石的《州橋》詩,作於他晚年退居金陵以後。 王安石在位時,力主變法,遭到保守派強烈抵禦,曾被迫兩次罷相,政治理想不能實現,晚年退居金陵,心情壓抑可想而知,這首《州橋》就作於這種背景之下。
詩人寫州橋,是從回想以前在京城時“州橋蹋(踏)月”這壹角度入手的,因此,洋溢在詩中的是壹種似淡實濃的對故地的難忘難舍的情意:“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 ”在金陵聽到鐘山流水的聲音,靜中思昔,自然就憶起了在州橋時那歲月的崢嶸。
範成大的《州橋》寫於宋孝宗乾道元年(1170)夏天,當時,汴京淪陷已40多年,詩人奉命出使金國,就壹路所見所聞,寫下了72首絕句,《州橋》是其中之壹。 詩人重踏故都,看到淪陷後的汴京景象,心中感慨萬千,於是,便通過對汴京父老急切地盼望宋王朝早日驅逐侵略者、收復失地的描寫,表達了廣大淪陷區的人民強烈的愛國感情,對宋王朝偏安壹隅、不思統壹流露出強烈的不滿情緒:“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其感情何其濃烈。
5.杜牧的哪壹句詩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滿喝對國家命運的關切、憂慮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泊秦淮1
作者: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2,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3。
點擊此處查看/隱藏全部註釋
1.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蘇溧水縣東北,流經南京地區,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準河。
2.籠:籠罩。
3.商女:壹說商女即歌女,在酒樓或船舫中以賣唱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說唐詩》雲:"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後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陳後主以此亡國,有恨於內哉?杜牧之隔江聽去,有無限興亡之感,故作是詩。"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雲:"牧之此詩所謂隔江者,指金陵與揚州二地而言。此商女當即揚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夫金陵,陳之國都也。《玉樹後庭花》,陳後主亡國之音也。此來自江北揚州之歌女,不解陳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遺音。牧之聞其歌聲,因為詩以詠之耳。"今人鐘振振雲:"商女當釋作商婦"(《中國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載《文學遺產》1998年第二期)。壹說即商人婦,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婦。二說皆可通。《後庭花》:即樂曲《玉樹後庭花》,以此曲填歌詞者,今存數種,而以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所作最為有名。因陳後主是亡國之君,所以後人又把他所喜愛的《玉樹後庭花》曲、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如《舊唐書·音樂誌》引杜淹對唐太宗語:"前代興亡,實由於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花》;齊將亡也,而為《伴侶曲》。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許渾《金陵懷古》詩雲:"《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此詩寫秦淮月夜,樸朔迷離,酒家夜市繁榮,弦歌處處,而世風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沈迷已成風氣,商女只知清謳娛客,豈知前朝亡國之鑒?詩之警策之處在"不知"與"猶唱"的對比。詩人以冷眼看時事,以醒目觀醉者,以歷史諷現實:多少王朝的衰敗,就是這樣在人們醉生夢死、無憂無慮的享樂聲中不知不覺地釀成的。人們腳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見證過多少這樣的亡國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