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關於惠州的詩句 1.蘇東坡在惠州寫的詩句
詩句原文: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蜑雨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裏,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白話譯文:
往年我到過春風嶺上淮南村,殘梅淒涼令人傷心斷魂。豈料我流落天涯,在這松風亭下又重睹它的芳容;在這愁人的黃昏裏,在這蠻荒的淒風苦雨中。荔枝浦裏果葉已半落,唯留長條默默沈思更寂寞。那繁茂的桄榔園中,依然樹色秀麗,枝斜木臥。
她的綠葉閃爍著點點幽光,難道是想挽留這夜色誘人的微明?我只恐她花容冷艷,會懾退這南國冬天的溫馨。在這松風亭下,在荒雜的荊棘叢裏,兩株寒梅俏然開放,花蕊潔白如玉似冰。朝輝映耀它的艷容,顯得分外明麗晶瑩。
莫不是海南嬌娜神女駕著仙雲,深夜降臨在寂靜階庭?聽,正是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輕輕敲門。我酣夢已覺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樹邊;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長嘆,終無壹言。花兒說,先生還自飲美酒,不要再為我連連嘆息;幸好在妳清清的酒杯裏還有探看妳的天邊落月。
出處: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十壹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壹說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是蘇軾於紹聖元年(1094)六十歲時在惠州貶所寫的詩。這年六月,蘇軾在南遷途中再次接到謫令,責授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八月,再貶寧遠軍節度副使,仍惠州安置。十月三日,終於到達惠州貶所。
最初寓居合江樓,十八日遷居嘉祐寺(見《後集》卷五《遷居》詩序)。
松風亭在嘉祐寺側近,蘇軾《松風亭記》說:“仰望亭宇,尚在木末。”又《題嘉祐寺》說:“始寓嘉祐寺松風亭,杖履所及,雞犬皆相識。”是亭與寺都在半山坡上。這壹年十壹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人興會濃厚,寫了這首詩。
百度百科-十壹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2.蘇東坡寫過哪些有關惠州的詩句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據元代龍輔《女紅余誌》記載,惠州有壹溫姓女子名超超,到了十五歲都不肯嫁人。當聽說東坡到了惠州,才歡喜地說:“這才是我的夫婿。”天天徘徊在蘇軾的窗外聽他吟詩作賦。後來,蘇軾發覺超超對自己的仰慕之情,恐有不便之處,就匆匆離開了惠州。
數年後他故地重遊,聽人說超超已死,葬在沙地裏,悚然動容,為她寫了首《蔔算子缺月掛疏桐》
3.蘇東坡在惠州曾吟過什麽詩,要壹首出名壹點的,完整的
蘇東坡有壹首[蔔算子]詞,詞是這樣寫的: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壹首小詞的背後,藏著大文豪蘇東坡的壹個引人入勝的緋聞故事! 緋聞故事有三種不同的版本: 第壹種版本:緋聞女主角是壹位王姓女子。
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16記載:蘇東坡謫居黃州時寫了這首[蔔算子]詞,壹般讀者都不明白講的什麽。壹個叫張文潛的人繼蘇東坡之後也貶官黃州,經過調查,得知這首詞背後故事的來龍去脈。
可惜的是,吳曾並沒有把故事的來龍去脈寫出來,只說了句“其屬意蓋為王氏女子也”。 第二種版本:緋聞女主角是壹個鄰家女子。
宋人袁文《甕牖閑評》卷五記載:蘇東坡謫居黃州,鄰家有個聰明伶俐的女子,每天傍晚都會跑到蘇東坡窗外聽他讀書。後來,她的家人要將她嫁人,商議婚事,女子竟然開出這樣的條件:“得要讀書有東坡先生那麽多的人才可以。”
結果,沒有壹個符合她心意的,因此沒等到嫁人就抑郁而死了。宋人李如篪《東園叢說》卷下的記載,時間情節都跟《甕牖閑評》均有不同:蘇軾還沒有參加進士考試的時候,夜間讀書,壹個鄰近富豪人家的女子經常前去偷聽。
壹天晚上,終於鼓起勇氣,跑去找蘇軾,主動投懷送抱。蘇軾沒有接受,相約考中進士之後再娶她為妻。
可是真的中了進士之後,蘇軾卻娶了別的仕宦人家的小姐。過了很多年,蘇軾去了解那女子嫁給什麽人了,得知她壹直信守諾言,沒等出嫁就死了。
蘇軾因此寫了這首[蔔算子]詞。 第三種版本:緋聞女主角是惠州溫都監的女兒。
宋人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四記載了作者從壹個叫王夢得的人那裏聽來的故事:蘇東坡這首詞不是作於黃州,而是作於惠州白鶴觀。當時惠州姓溫的兵馬都監(相當於今天的地區軍分區司令)的女兒,長得漂亮,十六歲了還不肯嫁人。
聽說蘇東坡到了惠州,高興地對人說:“他是我的丈夫。”每天夜裏,悄悄跑到窗外徘徊,聽蘇東坡讀書吟詩。
蘇東坡發覺了,推窗察看,她就翻過圍墻逃走。蘇東坡找到她家了解情況,她的父親就告訴蘇東坡女兒的想法。
蘇東坡跟他說,要給介紹壹個姓王的男子作為夫婿。沒過多久,蘇東坡就被繼續流放到海南島,這門婚事便沒能介紹成功。
溫氏女子也很快病死了,她的家人把她埋葬在河邊沙灘旁。等蘇東坡回到惠州,得知女子已經死去,心中惆悵,於是寫下了這壹首詞。
元人陳明秀《東坡詩話錄》、明代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四都有相同的記載,後者並且指出,溫都監女兒名超超。著名文學評論家李卓吾曾經發出過如下壹番感慨:溫超超獨具慧眼,知道蘇東坡不是凡人,知道蘇東坡之外沒有人配得上自己,因此寧死不願居住人世間。
蘇東坡想要把她許配給王姓男子,她壹定是寧死不嫁的。因為,她的心裏只有東坡先生,沒有王家後生。
也有人認為這詞是影射刺時之作,沒有女子,無關風月,不是緋聞。當然,還有壹些人是上述說法壹概不相信的,認為它只是宋人作詞的壹般套路:心中有所感觸,聊以抒發寂寞之情。
孰是孰非,難以定論,也不必非有定論。我以為,文學作品,附麗壹點美麗的傳說,可以豐富作品的含義,給閱讀者增添些許趣味,肯定不是什麽壞事。
作為喜愛蘇東坡詩文、同情蘇東坡遭遇的後世讀者,他於漂泊天涯之際,有壹位妙齡女子欣賞他,愛慕他,也可以感到壹點兒欣慰。誰規定了白發紅顏不能心相印、情相許的?假如真的有過壹位溫超超,她實在是壹位至純至美的女子,惹人憐愛;她的敢於沖破世俗觀念,大膽表達心中所愛,令人肅然起敬;她的不幸夭折,不由人不扼腕嘆息,感慨良多。
4.關於描寫惠州的詩句
蔔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楓落吳江冷。
紹聖元年十壹月,蘇東坡住在惠州水東的嘉佑寺,當他看到 松風亭下盛開的梅花,禁不住寫下了他的第壹首梅花詩:《十壹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 盛開》: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
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延蟲雨 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
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裏,兩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
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