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談個人觀點:
標準解釋裏,“美人”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從字義分析,“美人”就是“美”之“人”,“美”這個詞絕對可以形容男人,而“人”不特指的話壹般也是指男人,這個我還是認同噠。
但是我認為,“美人”指從古至今都是指女人的時候更多,而且越往近古越趨向於形容女人。
有人認為在先秦時期“美人”專指男人,這個絕對不是真的。
《六韜》:“厚賂珠玉,娛以美人。”珠寶美人並稱,還可以送來送去,應該不會是男的。
《詩經》:“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這個顯然是指“靜女”。
《管子》:“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我認為唯壹壹個可以確認指男人的,是這個:
《詩經》: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從全詩的語氣和微妙的少女情結看來,應該是小姑娘YY美男子的壹句話。
在我看來最有爭議的,就是屈原的“香草美人”了。
在屈原的詩中,“美人”絕對是指君王或者賢才或者自己,這個沒話說,但是我認為這是壹種比喻,所謂“香草美人之喻”。既然是比喻,本體和喻體肯定不壹樣啊。所以我認為,屈原的美人還是指美女,用美女來比喻君主賢才罷了。
更何況,在屈原先生的腦洞裏,四處求女,抒發思念,還要找媒人,分明是在描寫愛情婚嫁啊。在屈原的詩裏,佩香草,娶美人是相提並論的,都是比喻。
都怪屈原開了楚辭之先例,後世很多人都效法他用美人比喻賢才。長久下去,人們也就默認了“美人”指賢人。後來唐詩宋詞裏面也有直接拿“美人”指男人的啦。
最要命的是,漢代的“美人”是壹種後宮品級啊,更有司馬相如的《美人賦》,專門就是寫美女的啊。我想自那以後,大家提到“美人”這個詞肯定就要女性化了。
然而還是要強調,“美人”雖然指女人的時候多,“美”還是指男人的時候多呀。要想確定是男是女,還是聯系上下文好了。
2. 文言文美人絕纓的翻譯楚莊王(春秋五霸之壹)宴請群臣,讓寵愛的美人來斟酒,勸酒。酒宴壹直進行到晚上,大家喝得酒興正濃,蠟燭熄滅了。席中有壹臣子趁著黑暗拉扯美人的衣服、調戲她;美人扯斷了他的帽帶,催促莊王點火看看是誰。
莊王說:"怎麽可以為了顯揚婦人的節操,而屈辱壹名國士呢?"於是下令:"今天和寡人壹起喝酒的臣子都要拉斷帽帶,不拉斷帽帶的人表示不夠盡興。"
群臣於是都把自己的帽帶拉斷,然後再點上蠟燭,盡歡而散。
後來圍攻鄭國的戰役中,有壹臣子每每在敵前沖鋒陷陣,五次交兵五次斬獲敵人首級,最終擊敗敵人,獲得勝利。莊王詢問他,原來他就是那天喝酒被美人扯斷帽帶的臣子。
3. 美人石記文言文閱讀理解1.解釋:1)石故有名的“名”(美名)2)園再易主的“易”(更換) 3)且旦且莫的“莫”(傍晚)4)閱七年丙午的“閱”(經歷)
2.讀罷此文,妳覺得作者對文物珍寶的歸宿的觀點是什麽?
文物珍寶私人占有,往往埋沒散失,歸於國家則能保存完好,便更多的人欣賞。
3.請對上文中人物對待美人石的態度作評價。
翁相國拒絕美人石是明智的,而朱總兵儼然以石的主人自居,又多麽卑鄙可笑。
4.請舉出壹個以不貪為寶的故事。——子罕不受玉。
4. 《 木雕美人》文言文翻譯有壹個叫白有功的商人說:在濼口河上看到壹個人背著壹個竹子編的箱子,手裏牽著兩頭大狗。
他從竹箱中取出來壹個木頭雕刻的美人,高大約壹尺多,手可以自由轉動,臉上身上的壯素栩栩如生。然後他又用壹個小的錦墊作為鞍子披在壹只狗的身上,然後把那個木頭人跨坐在這條狗上。
安置好以後,他呵斥這條狗跑起來。這個美人自己就從狗背上坐起來,開始表演馬上翻騰的各種花活。
時而藏蹬犬腹之下,時而從狗背躍至狗尾,然後跪拜而起,動作靈活沒有壹點差錯。這是這個人又要演壹出昭君出塞,他另外拿出壹個木頭雕的男偶,頭上插上雉雞的短毛,身上披上羊皮的上衣,跨上另外壹頭狗緩緩跟隨在後面。
美人扮演的昭君頻頻回首顧盼,那批了羊皮外衣的男偶揚鞭追逐,真的很像當年情景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