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月,指清晨或傍晚出現的彎月;殘缺不圓的彎月。
謂將落的月亮。
1、唐·白居易《客中月》詩:“曉隨殘月行,夕與新月宿。”
2、唐韋莊《章臺夜思》: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臺。
3、唐韋莊《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4、宋·柳永《雨霖鈴》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5、陳毅《過微山湖》詩:“魯南峰影嵯峨甚,殘月扁舟入畫圖。”
農歷月底的月亮或月相。清晨出現的彎月;殘缺不圓的彎月。
殘月:太陰歷月尾的娥眉月,以別於月初的“新月”,是太陰歷月尾的標誌。這時,月球位於太陽以西不遠,其圓面只有很小部份是亮的。
殘月和下弦月分別出現在黎明和後半夜的東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東的,即東半邊亮。殘月如鉤,便是對殘月形態最生動形象的描繪,比喻。
造句:
1、我工作完畢,已是淩晨5時多了,離開報館後,便迎著曉風殘月,緩步回家。
2、張明比較多愁善感,因此她特別喜歡描寫曉風殘月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