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峽中水流潺潺,波光粼粼,雖無明月松間照之境,卻有清泉石上流之景,我被這峽裏的水吸引,於是便拍攝了壹組以水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以記錄此地的水之美。
01
月亮峽的水飛瀑如簾,
擊水拍石奏仙樂
這裏的水在各種大小不壹的石頭間穿梭,經過歲月的侵蝕,形成了壹個個大小不壹的瀑布。幾處落差較大的地方,水流像撕成幾十條絹布似的絲絲縷縷直泄而下,如蛟龍出洞壹般,沿著怪石嶙峋的河道洶湧地沖向遠方。置身此地,靜靜的聆聽,山間鳥鳴,水中石響,合奏出壹曲仙樂,在這寂靜幽靜的峽谷中,宛轉悠揚。
02
月亮峽的水倒影如鏡,
迷得彩蝶水中落
這裏的河水,水平如鏡,兩邊的青山倒影在水中,洗凈了塵土,洗凈了鉛華,變的愈發的青,暖和的陽光穿過雲層,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陣陣微風襲來,沁人肺腑,仿佛人在畫中遊。更有蝴蝶分不清虛實,時不時的落下水中,別有壹番風趣的滋味。
03
月亮峽的水霧氣繚繞,
似如西天瑤池景
若在清晨,月亮峽的水面霧氣繚繞,若影若現,水如同穿上了壹層薄紗,青山作伴,壹幅意境悠遠的水墨畫卷便浮現在了眼前,讓月亮峽更加的寂靜清幽。山巒、樹木、花草上也掛著水珠,空氣中浸滿了令人舒適愉快的氣息,沒有壹點的雜質,那久違的、清新的氣息充滿山間,使人更加舒暢。
04
月亮峽的水秋水伊人,
紅葉飄落潤山河
壹場秋雨過後,天氣轉涼,滿峽的紅葉被風吹落,紅葉如雨,熙熙攘攘的飄落在石頭、岸邊和水中,紅葉順著河道款款而下,青苔、紅葉和盈盈秋水滋潤了這裏的秋,讓這裏的秋天少了幾分淒涼,多了幾分唯美。
這便是月亮峽的水,在錯落彎曲的水道間,時而緩緩流淌,時而急速奔流,時而婉轉,時而悠長,月亮峽水孕育了這裏的青山,月亮峽的水滋養了這裏的萬物,月亮峽的水順著彎曲的河道流向遠方,流向了我的心間,讓我的心靈得以洗滌。
(圖/文 張承榮)
甘肅隴南旅遊景點有哪些
萬象洞,位於武都縣西15公裏處的白龍江南岸楊龐村半山腰,因洞中有洞,乳石遍布,琳瑯多姿,宛如包羅萬象的閬苑仙宮而得名。萬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相傳五位仙人在此修煉而得名。雞峰山,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成縣西南5公裏處。它東接仙人崖,西連亂山,北臨南河。雞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號稱隴南第壹山,徽成第壹景,享譽陜、甘、川三省。西狹頌摩崖,位於成縣西10公裏處魚竅峽中天井山下,俗稱黃龍碑。刻於東漢建寧四年171年,是漢代書法三頌之壹。官鵝溝,位於甘肅隴南宕昌縣,是壹條長約三十多公裏的峽谷。峽谷裏有二十多個顏色深淺不壹的碧綠湖泊,湖水清澈,還有老樹等盤桓水中,是攝影家眼中的小九寨。峽谷兩側山勢陡峭,山崖上有很多瀑布飛流直下,景觀眾多。主景區從通天門服務中心開始到官鵝天瀑景點處,也是大多數遊客主要遊玩的地帶,主景區長度大約兩三公裏,只能步行,單程約需1小時左右,這壹段以瀑布和峽谷風光為主,有五谷峽、五瀑峽、地書峽等眾多形態各異的峽谷奇觀,還有龍涎瀑、九疊瀑、虎口瀑等大小長短不壹的瀑布點綴其間,其中官鵝天瀑又叫官鵝飛天大瀑布,瀑布高幾十米,水量很大,非常壯觀。
更多關於甘肅隴南旅遊景點有哪些,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隴南都有那些旅遊景點?
您好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城郊,由官珠溝、鵝_溝、木隆溝、廟溝等景區組成,集森林景觀、草原景觀、地貌景觀、水體景觀、天象景觀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壹體,湖泊如珠、峽谷如線、瀑布如織,動植物分布多樣,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景觀奇特。此外公園內居住有藏、羌民族3000余人,保留著獨特的服飾、風俗,亦是民俗遊的好去處。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
萬象洞:位於武都縣西15公裏處的白龍江南岸楊龐村半山腰。洞窟深遂,鐘乳石絢麗多姿,美妙神奇。隨意擬之,輒肖畢真,故名。萬象洞原名仙人洞、五仙洞。相傳五位仙人在此修煉而得名。在國內十分罕見,不僅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而且填補了中國溶洞發育雛形到成形演變過程中的空白,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
白龍江:長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發源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與四川若爾蓋縣交界的郎木寺,流經甘南州的叠部縣、舟曲縣、隴南市的宕昌縣、武都區、文縣,在四川廣元市境內匯入嘉陵江。河道全長576千米,流域面積3.18萬平方千米。河道穿行於山區峽谷,是旅遊度假回歸自然必去的景點之壹。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4
康縣陽壩生態旅遊風景區:位於甘肅省康縣東南部,境內氣候溫潤、景色秀麗,有紅豆杉、香樟、白皮松等國列珍稀樹種近40種;有金絲猴、金貓、大鯢等國列珍稀動物36種,自然景觀200余處,森林覆蓋率高達70%以上,居全省之首。景區內大部分為原生態森林。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秀麗的人文景觀以及豐富的綠色山野產品把陽壩巧妙地打造成了壹個名副其實的“隴上江南”。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5
西峽頌:位於成縣西13公裏處的天井山麓,魚竅峽中,鐫於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名為《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峽頌》,俗稱《黃龍碑》,是漢代《石門頌》、《甫閣頌》、《西峽頌》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壹座摩崖刻石,1980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跪求壹篇壺口瀑布的導遊詞,50字左右,謝了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的中國第二大瀑布。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從上遊滾滾而來的黃河,看上去並不想承受洶湧之類的贊美,巨大的傳送帶壹般的平緩運行,淹人轟隆隆的壺口處鳴響裏,幾乎是無聲無息,只有在視覺中,水移動得讓人眼暈。但水的力量在壺口充分地體現出來,400米寬的河面,突然漏鬥壹樣被束成不足50米的壹柱,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徑直地砸向30米深的石槽中,真是“天下黃河壹壺收”了。
壺口瀑布,位於宜川縣城東48公裏的大峽谷中,河西屬陜西省宜川縣壺口鄉境,河東與山西省吉縣相接。它是黃河上唯壹的黃色大瀑布,以壺口瀑布為中心的風景區,集黃河峽谷、黃土高原、古塬村寨為壹體,展現了黃河流域壯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澱。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02年,晉升為國家地質公園。
壺口之名,得來已久。《禹貢》曰:“蓋河漩渦,如壹壺然”,壺口即因此而得名。《古今圖書集成》謂:“山西崖之腳,盡受黃河之水,傾瀉奔放,自上而下, 勢如投壺。”傳說壺口是大禹鑿石導水處,故《水經註》載:“禹治水,壺口始。”
壺口瀑布是壹個移動的瀑布。據《尚書·禹貢》記載,約在公元前770年,壺口緊連著孟門,隨著歲月的流逝,到813年成節的《元和郡縣誌》記載:壺口距孟門1000步(合1660米),而現在的壺口卻在孟門上遊的3000米處,時隔2700多年,石槽向上推移了3000多米壺口在瀑布的沖刷與侵蝕下,每年大約以70厘米的速度向上遊移動,壺口瀑布在移動的過程中,就在這砂石河床上沖開了壹條深約60米,寬約30~40米的龍槽,所以北魏酈道元在《水經註》中寫道:“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
壺口瀑布落差約30米,寬度最大時可達幹余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滾滾洪流,到這裏急速收斂,註人深潭,聲似雷鳴,數公裏外都可以聽到;水波急濺,激起百丈水柱,形成騰騰霧氣,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煙雲之勢!每當夏秋之季,彩虹貫於晴空,分外秀麗。其聲、其勢、其景,可以用“壯、秀、奇”來概括,使人不能不為之陶醉。
壺口瀑布的寬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們驚訝的是其流量卻相當可觀。在冬季枯水期,流量最少時僅150~300立方米/秒,這時河面冰封,細流涓涓,給人以俊美之感;4月初,壹且冰河解凍,流量驟增至l000立方米/秒以上,最高時達8000立方米/秒,這時,巨流夾著大量冰塊沖擊而下,如獅吼虎嘯,驚天動地;到夏季,流量增至l000~2000立方米/秒之間,這肘,由於下遊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壹樣直射蒼彎,剎那間,壹支支水柱又化作細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霧,偶又顯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萬壑之水匯聚,河水流量劇增到3000立方米/秒以上,全部瀑布連成壹片,這時洪波怒號,激流翻騰,聲如奔雷,景象極為壯觀。
由於自然生態的原因,黃河水色黃濁,與周圍高原峽谷的環境色彩構成和諧的自然美。黃河岸線曲折,河面形態開合多變,枯水期、常水期和豐水期水量不同,又形成不同的空間感受。黃河穿行於秦晉峽谷之中,被兩側陡崖石岸所束縛,激發出迥異中原河道的壯麗景色,那“不放黃河走,層層鎖石門,架空崩雪浪,奪濫戰乾坤”的豪邁氣勢,給人以人定勝天的強烈感受。
黃河壺口瀑布以其特有的侵蝕型、潛伏式瀑布罕見於世界瀑布景觀之林,公園內地質遺跡類型齊全,遺跡清晰,規模宏大,具有很強的典型性、科學性和觀賞性。在這裏,河谷地貌有:壺口瀑布、槽谷(秦晉峽谷、十裏龍槽)、河心島(孟門離堆山)、渦穴、水蝕凹痕、側蝕洞穴、陡壁跌水、漏鬥;差異沖蝕現象、河蝕地貌有:懸谷、支流谷底沖溝、潛蝕線溝;重力侵蝕地貌有:滑坡、崩塌、瀉溜、方山地貌等。其他類型的地層剖面、蟲跡化石、植物化石、節理、龜裂紋、侵蝕臺地、沈積構造等地質遺跡更是稀有。因此,2002年,壺口瀑布正式進入國家地質公園的行列。
壺口風景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神奇壯麗,變幻多姿,可以概括為“壺口十大景”。
第壹景叫天河懸流:黃河水在壺口跌宕而下,落差達40米,形成橫崖千尺,懸水奔流,山飛海立,風雨迷離,驚天動地的河瀑奇觀。
第二景叫冰瀑銀川:冬季,冰封雪凍,瀑布掛滿冰淩,銀裝素裹,別有情趣,春季,黃河解凍,冰淩崩落,冰塊小者如牛,大者如屋,聲若山崩地裂,異常壯觀。
第三景叫黃河驚雷:宜川民諺道:“壹裏壺口十裏雷”,滔天洪水傾註壹壺,萬鈞之力激 起撼天驚雷,數裏之外即可聽勁隆隆吼聲。藝術家們則稱之“黃河在怒吼”、“黃河在咆哮”,如果把壺口瀑布喻為黃河的心臟,那麽這濤聲便是它的心音。
第四景叫彩虹飛渡:每逢日出時分,壺口上空便有彩虹飛架,五彩斑瀾,仿佛仙橋。古人詩詠“水底有神掀石浪,岸旁無雨掛長虹”。
第五景叫壺底生煙:飛瀑直下,激起團團水霧,如同壺底生出的黃色煙霧。古詩雲:“收來壹壺水,放出半天雲。”
第六景叫十裏龍槽:傳說大禹治水時,曾有神龍相助,劈出壹道石槽,疏導洪水,就形成了今日的“十裏龍槽”。由於瀑布水流巨大的沖刷力,在堅固的巖上沖出壹道狹長石溝,日久天長竟達5公裏。
第七景叫臥鎮狂流:從秦晉交界的黃河大橋朝下望,河水沖出的龍槽豁然開闊,水面漸寬處,壹塊巨礁屹立河心,俯視如門,側看如舟,仰視如山,其實是黃河中的壹個小島。它雄踞中流,劃開河水,那就是傳說中“山石為禹所鑿”的孟門山。相傳大禹治水時,先在這裏鑿開了第壹個阻擋洪水的“龍口”暗洞,就叫它孟門。那孟門巨石之上,至今赫然銹有金明郡守所寫的“臥鎮狂流”四個壹米見方的朱紅大字。如到河水下落時,這四個字便能露出水面,供遊人觀賞。民間傳說其為神石,水漲石長,終不能滅,頗具靈性。
第八景叫孟門夜月:傳說古代有位州官奉調人京,那時陸路尚不發達,他只好乘船沿黃河而下。船到孟門山下,天已黃昏,就靠岸停泊。晚上,他登上孟門山,觀賞這黃河小島上的夜景,只見明月高懸,映入河中,虛虛實實,分外好看。他在山上踏月觀景,情趣盎然,便吟出“山隨波影動,月照浪花浮”的詩句。回船人睡後,又夢見了明月入舟。次日早起幕僚為他圓夢,其中有壹人說:“孟門乃龍門之上口,夢月入舟為鯉魚躍龍門之吉兆。”後來,這位州官果然應驗升遷。據說,巨石上的四個大字,就是由他親筆書寫,命人刻上去的。因此,民間還把這個孟門山叫做夢夢山。
第九景叫石窩寶鏡:在壺口兩邊石岸上,分布無數個大小不壹,形狀各異的石窩。石窩是由河水長期沖擊石岸,盤旋琢磨河床凹處而成,所以多呈圓形,由此可見自然的造化之力。民間相傳,這些石窩乃當年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馬蹄蹤,故又稱“石臼仙蹤”。其實這些石窩水窪並非人工所鑿,而是經洪水激流數千年來沖擊石塊盤旋磨蝕而成,因此,每個坑從坑沿滑到壁都光滑無比,而且每個石窩裏都有壹個圓形石頭。明代有人做詩贊曰:“河底有天涵兔影,山間無物掩蟾光。因其孟門開寶鏡,嫣娥向晚理殘妝。”
第十景叫旱地行船:是壺口地區獨有的航運方式,晉陜峽谷航運不便,到壺口卸下貨物,空船上岸,陸上行舟數裏,過壺口後,船再人水載貨,下行到禹門口連貨帶船壹起賣掉,船工由陸路返回上遊。
面對這洶湧奔騰的壺口瀑布和多種奇特幻景,大家壹定會對偉大的黃河產生壹種發自內心的贊嘆,增添壹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抗日戰爭時期,革命詩人光未然,音樂家洗星海,就是在這黃河壯麗情景的激勵下,譜寫出鼓舞人民鬥誌的《黃河大合唱》。新中國建立後,不少文藝工作者將它攝人電影、電視鏡頭,搬上銀幕,借以反映中華民族的偉大形象和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站在壺口瀑布的邊上,有壹種沖動也油然而生。您看,濁黃而巨大的水浪沖天而起,升騰出不散的白色霧雲,兩岸是水雕出的溝壑,壹律的深褐色石板,重重疊疊似講述壹個久遠的驚悸。從瀑頂向下層層跌下濁黃的河水,如卷動的綢緞,緞面上的鏤刻是高速艦艇在鮮花盛開的花海中行進時,背後卷起的花的漣漪。那是雄渾的造型,展現出非凡的壯美。在這樣的水面前,人類的目光像面對無垠的大海,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我們就只管無數次地在岸邊徘徊。誰也不知過了多久,我們的衣服都變得濕漉漉了。是水霧不倦地、濕潤地留在人們的臉上、身上,而飛落壺口的河水卻壹興鉆進窄而深的“十裏龍槽”,在重疊的石壁裏,竟幾乎成了壹條暗湧。我們的那麽寬闊、奔騰的黃河,就這樣急匆匆地走遠了。
近年來,延安市委、市政府為了滿足國內外遊客的需求,投巨資改善了壺口的旅遊基礎設施,增設了孟門山大禹治水塑像、八角望龍亭、黃河轉九曲、夜觀壺口等遊覽項目,最近又在籌建直升機遊覽項目。重建了道路,並對道旁進行了綠化,梨園、蘋果園比比皆是,新修了三星級標準的觀瀑舫大酒店。住在寬敞明亮的房間,聽著瀑布的濤聲,品著黃河大鯉魚,喝著甘泉美酒,再來吼壹段陜北信天遊,簡直使人有如臨仙境的感受。
壺口瀑布以其深廣的哲理內涵,吸引著炎黃子孫。人們視其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昂揚奮發的精神象征,稱之為“民族魂”,不少健兒在此搏擊洪流,揚我國威,創造了壹 個個中華之最:
1987年9月,黃河漂流探險隊員壬來安乘坐由40個汽車輪胎纏結成的密封艙,順瀑布而下,揭開了人類在壺口體育探險的序幕,人稱“黃河第壹漂”。其後,天津勇士張誌強在黃河大橋跳懸索,人稱“中華第壹跳”。
1996年8月,河南馮九山橫跨壺口走鋼纜,創下高空走鋼纜最長的世界吉尼斯紀錄,被譽為“華夏第壹走”。
1997年6月1日,為迎接 香港回歸,“亞洲第壹飛人” 柯受良駕車飛越壺口,創下世界跨度最大的飛車世界紀錄,被稱為“世界第壹飛”,現場的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的冠名巨幅廣告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同時創造了另壹項新的世界之最。
1999年6月20日,山西吉縣青年農民朱朝輝騎摩托車飛越壺口,又創下了新的奇跡。
這些奇跡的創造,和壺口瀑布的驚世氣魄相得益彰,是對養育我們的母親河的最好的回報。
壺口瀑布的導遊詞。
壺口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為兩省***有旅遊景區。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南距陜西西安449千米。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壺口瀑布氣勢恢宏;而到了冬季,整個水面全部冰凍,結出罕見的巨大冰瀑。
2014年12月6日前後,由於受持續降溫天氣影響,黃河壺口瀑布出現流淩、冰掛景觀。
2015年7月30日,受壺口瀑布上遊陜西境內雲巖河流域強降雨影響,黃河壺口瀑布出現西邊濁浪翻滾東邊白浪滔滔的奇特景觀。
隴南旅遊景區有哪些
1、文縣天池
文縣天池是甘肅省獨壹無二的集高山湖泊、動植物資源、火山地震遺跡、少數民族風情於壹體的4A級風景區。這裏遊人稀少,風景更是未被過度開發,商業化程度很低,完好地保留了原生態的美麗,這裏是陜甘川大九寨旅遊圈中壹處難得的天然勝景,只有親臨其境,才能體味它的神韻。
2、文縣碧口古鎮
碧口鎮位於甘川陜三省交界處,曾是享譽西北的水旱碼頭,是甘肅四大名鎮之壹,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境內氣候宜人、生態良好,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白龍江穿鎮而過,是白龍江上的壹顆明珠。到文縣旅遊,除了天池必去,碧口古鎮也是不錯的選擇。
3、宕昌官鵝溝
官鵝溝是壹條長約三十多公裏的峽谷。峽谷裏有二十多個顏色深淺不壹的碧綠湖泊,湖水清澈,還有老樹等盤桓水中,是攝影家眼中的“小九寨”。官鵝溝還是甘肅知名的避暑勝地,官鵝溝的景總有令人眼前壹亮的感覺。如果要說隴南壹個必去的景點,那麽就官鵝溝莫屬了。
4、鵝_溝
鵝_溝與官鵝溝、雷古山***同組成了官鵝溝大景區,鵝_溝內不僅僅有壯麗的湖泊瀑布,奇異的山峰,還有安寧的人家,鵝_溝與官鵝溝的門票是連在壹起的,不過進去景區的出入口不同。它與官鵝溝的景色完全不同,絕對超值。
5、康縣陽壩風景區
陽壩生態旅遊風景區是壹處山清水秀的自然風景區。這裏氣候濕潤,風光旖旎,溪水清的見底,景色不輸江南風光,森林覆蓋率90%,是壹處名副其實的“隴上江南”,有著“天然氧吧魅力陽壩”的稱號,這裏也是蘭州及隴南當地居民觀賞山水、消夏遊玩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