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觀書有感的整首古詩

觀書有感的整首古詩

1、原文

《觀書有感》朱熹(南宋)

其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壹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譯文

其壹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壹面鏡子壹樣打開,清澈明凈,

天光、雲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裏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

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其二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

那艘龐大的船就像壹根羽毛壹樣輕。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

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3、《觀書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這是壹首有哲理性的小詩。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註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人們在讀書後,時常有壹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

4、創作背景

慶元二年(1196年),為避權臣韓侂胄之禍,朱熹與門人黃幹、蔡沈、黃鐘來到新城福山(今黎川縣社蘋鄉竹山村)雙林寺側的武夷堂講學,並寫下《福山》壹詩。在此期間,他往來於南城、南豐。在南城應利元吉、鄧約禮之邀作《建昌軍進士題名記》壹文,文中對建昌人才輩出發出由衷贊美。又應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為吳氏廳堂書寫“榮木軒”,為讀書亭書寫“書樓”,並為吳氏兄弟創辦的社倉撰寫了《社倉記》。還在該村寫下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著名詩句。朱熹離村後,村民便將蛤蟆窩村改為源頭村,民國時曾設活水鄉(今屬上塘鎮)以紀念朱熹。在南豐曾鞏讀書巖石壁上刻有朱熹手書“書巖”二字,在巖穴下小池壁上刻有朱熹手書“墨池”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