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
含義
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
詩句引申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含義:(夫人),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妳可以壹邊賞花,壹邊慢慢地回來。
擴展資料: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九個字,平實溫馨,情愫尤重,讓戴妃當即落下兩行珠淚。此事傳開去,壹時成為佳話。清代學者王士禎曾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二語艷稱千古。"後來還被裏人編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鄉民間廣為傳唱。
到北宋熙寧年間,蘇東坡任杭州通判。英雄相惜,對錢镠敬佩有加,曾書《表忠觀記》碑文,高度評價錢镠之功績。
蘇公喜歡走動,也常來臨安,聽到裏人之歌後,頗有感觸,便寫下了三首《陌上花》詩,其引曰:"遊九仙山,聞裏中兒歌《陌上花》。
老雲,吳越王妃每歲春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吳人用其語為歌,含思宛轉,聽之淒然,而其詞鄙野,為之雲。"
三首詩雲:
(壹)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似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
(二)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輦來。
若為留得堂堂在,且更從教緩緩歸。
(三)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
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蘇東坡在詩裏表達了對吳越興亡的憑吊,後來,蘇東坡的學生晁補之又和了三陌上花:
其壹
荊王夢罷已春歸,陌上花隨暮雨飛。
卻喚江船人不識,杜秋紅淚滿羅衣。
其二
歸安城廓半樓臺,曾是香塵撲面來。
不見當時翠輦女,今朝陌上又花開。
其三
雲母蠻箋作信來,佳人陌上看花回。
妾行不似東風急,為報花須緩緩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