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道教經典名句

道教經典名句

1、上德無為,不以察求;下德為之,其用不休。知白守黑,神明自來。

2、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3、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藥;朽爛之材,不受雕鏤之飾。

5、三才相盜食其時,此是神仙道德機。萬化既安諸慮息,百骸俱理證無為。

6、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

7、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8、人有盜而富者,富者未必盜;有廉而貧者,貧者未必廉。

9、養神惜氣以持盈,喜墜陽兮怒損陰。兩目內明馴虎尾,朦朦雙耳聽黃庭。

10、資生資始總陰陽,無極能開太極光,心鏡勤磨明似月,大千壹粟任昂藏。

11、聖凡相隔者,只是在斑厘。順去為凡道。逆來即聖基。

12、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13、釋正而追曲,倍是而從眾,是與俗儷走,而內行無繩。

14、道生壹,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5、極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

16、美之所在,雖汙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

17、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8、緣督以為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19、土處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爭先,故疾而不遲。

2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21、有道無術,獨善其身;有術無道,害人害己;以道禦術,兼濟天下。

22、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3、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25、蓬島還須結伴遊,壹身難上碧巖頭,若將枯寂為修煉,弱水盈盈少便舟。

26、壹日清閑壹日仙,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27、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8、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致則身危。

29、安爐立鼎法乾坤,鍛煉精華制魄魂。聚散氤氳成變化,敢將玄妙等閑論。

30、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樞。須知大隱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靜孤。

32、常勝之道曰柔,常不勝之道曰強。善遊者溺,善騎者墮。

33、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34、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壹焉。

37、養生之士,先寶其精,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神旺則身健而少病。

38、修真之道,全是盜天地虛無之氣,竊陰陽造化之權。

39、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壹也。

40、大川不能促其涯,以適速濟之情;五嶽不能削其峻,以副陟者之欲。

4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42、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4、清靜處於,虛以待之,無為無求,而百川自為來也。

45、謾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樊籠壽萬年。

46、仙道以精、霖、神三元為正藥。以煉三合壹,喻名煉藥。

47、我有三寶,持而保之:壹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48、蓋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別物可以成之,實即我之神炁也。

49、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50、美之所在,雖汙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局隆,世不能貴。

51、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52、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53、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54、人方寸之中,絲毫塵埃容不得,稍有塵埃在內,便有無窮人心生出。

55、道自虛無生壹炁,便從壹炁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56、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57、乾坤剛柔,配合相包。陽稟陰受,雄雌相須。須以造化,精炁乃舒。

58、聖人之於善也,無小而不舉;其於過也,無微而不改。

59、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6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61、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62、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63、不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64、氣是添年藥,心為使氣神;能知神氣祖,便是得仙人。

65、若欲存身,先安神氣。即氣為神母,神為氣子。神氣若俱,長生不死。

66、天地同壹炁,彼此感而通。陽自空中來,抱我主人翁。

67、置猿檻中,則與豚同,非不巧捷也,無所肆其能也。

6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69、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

7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71、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於舌而先敝。

72、欲剛者必以柔守之,欲強者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則剛,積於弱則強。

73、舉世但言衰老者,不可修。我則曰:有此壹口氣在,皆可為之。

74、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75、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76、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77、見壹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78、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79、廣車不能脅其轍以茍通於狹路,高士不能樽其節以同塵於隘俗。

80、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81、兵強則滅,木強則折,革固則裂,齒堅於舌而先敝。

82、修道者,當未了道,必先正己,既已了道,又須正人。

83、樂之為道,總在能順。致樂之道,總在能順時而動。

84、只有正視差距,才能奮起直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85、小春天氣暖風賒,日照江南處士家,催得臘梅先進蕊,素心人對素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