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曲江對雨》
城上春雲覆苑墻,江亭晚色靜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3、《梅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濕,雲霧密難開。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春夜喜雨》是杜甫晚年"飄泊西南"時在成都所作,見與《杜工部集》,作於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從詩人對春雨的描述中,流露出對春雨的喜悅。
杜甫(公元712--770),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國為民,英年早衰,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
杜甫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