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賦》
文逸傑
珠江者,南國之大河也。
枕雲貴,倚五嶺,臨南海。
遠牽長江兮眺黃河,
腳踏雲貴兮涉六省。
三江俊秀兮,出遠山。
珠江激流兮,入南海。
三流奔東兮,壘沃土。
珠水羅網兮,福名城。
集六省之福祉兮,功錄千秋。
納萬山之靈兮,氣貫八門。?
《山寺》
王泠然
陳兵劍閣山將動,
飲馬珠江水不流。
《滕王閣序》
王勃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旅夜抒懷》
杜甫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白居易
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
《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白居易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白居易
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
《六幺令》
李綱
長江千裏,煙淡水雲闊。
珠江的基本信息:
珠江原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裏長的壹段水道,因流經著名的海珠島(石)而得名。後來逐漸成為西江、東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珠江有狹義和廣義之稱。
更狹義的珠江,是指珠江支流在廣州西北方的"三水"匯合後,由北向南,又從西到東流經廣州市區的那壹小段河道 。
珠江,是壹個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匯聚而成的復合水系,發源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系馬雄山,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個省和越南的北部,從而形成支流眾多、水道紛紜的特征。
珠江在下遊三角洲漫流成網河區,經由分布在廣東省境內6個市縣的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流入南海。
在廣東的珠江水系中,東江、流溪河、北江大致由東北向西南流,西江、潭江大致自西向東流,並都匯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最後分別由8大口門註入南海,整個水系呈扇狀水系。
廣東珠江流域地勢大致自北向南傾斜,最高峰石坑崆海拔達1902米。珠江主幹流的左岸面積大於右岸面積3.5倍以上。河網密度較大,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度達0.81公裏/平方公裏以上。幹流彎曲系數為1.34,幹流屬平原型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