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6?1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幹,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壹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壹半山”蘊含了什麽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5分)
答:這兩句蘊含了作者離別時的淒涼傷感之情以及壯誌難酬的激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寫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後寫空中之雲,烏雲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垵埋了壹半,而情感蘊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韻;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
題型分析這是道題考查鑒賞藝術手法和評價作者在詩歌中的觀點態度。
答題技巧看關鍵詞句。關鍵詞句能夠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為答題提供參考。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臺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意思是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壹悲痛(歡樂)的事。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渡險惡得多。明確了這壹點,詩歌的主旨就明確。問題即可迎刃而解。翹首遠望,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
(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6分)
答:下闕表達了這樣兩層新意:壹是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千件萬般,不止是只有生離死別,還有國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頭風波險惡突顯人間行路之難,世事之險。
詩意這是壹首送人離別之作,但其中頗有世路艱難之感,反映了作者當時已歷經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詞的大意為: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幹,視功名為餘事(誌不在功名)而勸加餐。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雲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壹半。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而人間行路卻是更艱難。
賞析這首詞是作者中年時的作品。那時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經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
上闋頭二句:“唱徹《陽關》淚未幹,功名餘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別。《陽關三疊》是唐人上闋送別歌曲,加上“唱徹”、“淚未幹”五字,更覺無限傷感。
從作者的性格看,送別絕不會帶給他這樣的傷感。他平日對仕途、世事的感慨壹直,郁積胸中,恰巧,遇上送別之事的觸動,便壹湧而發,故有此情狀。下句忽然宕開說到“功名”之事,便覺來路分明。作者和陸遊壹樣,都重視為國家的恢復事業建立功名的。這首詞中卻把功名看成身外“餘事”,乃是不滿朝廷對金屈膝求和,自己的報國壯誌難酬,而被迫退隱、消極的憤激之辭:“且加餐”,也是憤激之語。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壹半山”。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景顯得生動,用筆也很渾厚,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想行人別後的行程有關;雨中陰雲埋掉壹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景句關聯詞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系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韻。
下闋起三句:“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這裏的“離合”和“悲歡”是偏義復詞。由於題目“送人”與下闋頭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規定,所以“離合”,就只取“離”字義,“悲歡”就只取“悲”字義。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為主調的,但是作者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壹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詞送人而居然說離別並不是唯壹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詞的思想感情將有進壹步的開拓。緊接著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聲:“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行人踏上旅途,但作者認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險惡。那是存在於人們心中、存在於人事鬥爭上的無形的“風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於壹般的離別之恨和行旅之悲。他壹生誌在恢復事業,做官時喜歡籌款練兵,並且執法嚴厲,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強富家,所以幾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撫使任內,籌建“飛虎軍”,後來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內,即因此事實被劾為“奸貪兇暴”、“厲害田裏”而被罷官。這正是人事上的“風波惡”的明顯例證。作者寫出詞的最後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歷,展示了更廣闊、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
2、(10江蘇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 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
(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的詞語。由送別季節可以聯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
答案(2分)橘柚香。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解析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難度較小。“橘柚香”具有時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聯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之句。
(2)壹、二兩句詩中“醉別”、“江風引雨”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簡要說明。(4分)
答案惜別知音,借酒澆愁;(2分)淒淒風雨烘托悲涼的心情。(2分)
解析既為送別詩,又點出“別”,當有惜別之意,此為第壹層。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為第二層。“江風引雨”為景語,起烘托此刻悲涼心境的作用,此為第三層。
“醉別”:“醉”與“別情”要捆綁(2分)。單獨回答“醉”不給分,單獨回答“別情”給1分。“江風引雨”:關鍵詞:悲涼。(2分)情感不匹配不給分。壹定要落實到是心情的“涼”,回答自然景色的“涼”不給分。
(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雲:“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4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後的孤寂與愁苦,(2分)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2分)
解析鑒賞類題型,包括表達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據詩句內容和“代為之思”壹句可知表達技巧為想象,然後結合情感分析將想象的內容具體化;“其情更遠”意為將情感表達得更為深切。
①代:站在友人角度設想、想象。(2分)回答“回想、想起、回憶”不給分。②友情(1分):情深意切。
賞析:詩作於王昌齡貶龍標尉時。送別魏二在壹個清秋的日子(從“橘柚香”見出)。餞宴設在靠江的高樓上,空中飄散著橘柚的香氣,環境幽雅,氣氛溫馨。這壹切因為朋友即將分手而變得尤為美好。這裏敘事寫景已暗挑依依惜別之情。“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著“酒深情亦深”。“方留戀處,蘭舟催發”,送友人上船時,眼前秋風瑟瑟,“寒雨連江”,氣候已變。次句字面上只說風雨入舟,卻兼寫出行人入舟;逼人的“涼”意,雖是身體的感覺,卻也雙關著心理的感受。“引”字與“入”字呼應,有不疾不徐,颯然而至之感,善狀秋風秋雨特點。此句寓情於景,句法字法運用皆妙,耐人涵詠。按通常作法,後二句似應歸結到惜別之情。但詩人卻將眼前情景推開,以“憶”字鉤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虛構了壹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在瀟湘之上,那時風散雨收,壹輪孤月高照,環境如此淒清,行人恐難成眠吧。即使他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壹聲壹聲闖入夢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夢中也擺不脫愁緒。詩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刻畫出壹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於表現惆悵別情。末句的“長”字狀猿聲相當形象,使人想起《水經註?6?1三峽》關於猿聲的描寫:“時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長”字作韻腳用在此詩之末,更有余韻不絕之感。詩的前半寫實景,後半乃虛擬。它借助想象,擴大意境,深化主題。
3、(08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蔔算子?6?1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本詞上、下片各寫了什麽?請作簡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寫浙東山水的美好;下片抒發作者送別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雞漫誌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以美人的眉眼來描寫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麗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寫得清新秀麗如佳人。
修辭巧妙,用語綺麗,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想象別致,意蘊生動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賞析:此詞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在送別之作中別具壹格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托名於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壹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於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於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妙語雙關,熔鑄非易過片後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於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於句中
4、(10年天津卷)閱讀下面兩首唐詩,按要求作答。(6分)
峽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峽口花飛欲盡春, 劍南風景臘前春,
天涯去住淚沾巾。 山鳥江風得雨新。
來時萬裏同為客, 莫怪送君行較遠,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緣身是憶歸人。
(1)《峽口送友人》壹詩描寫了什麽時節的景色?他是通過那個意象表達出來的?
答案:暮春 飛花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識。能力層級是C級。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寫景的句子。因為詩詞中常常使用壹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圍,營造意境,並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峽口送友人》詩中,只有第壹句是寫景句。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是暮春。
(2)兩首詩在抒發送別之情的同時,還表達了什麽***同的情感?
答案:思念故鄉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壹首“同為客”表現思鄉之情,後壹首“自緣身是憶歸人”直接表現了對家鄉的思念。
(3)有人認為《峽口送友人》詩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壹是采用了反面襯托的手法。妳是否同意?請說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壹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
不同意:第壹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詩人分享友人歸鄉的喜悅之情。
解析: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烘托本是中國畫的壹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壹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壹首寫傷春之景,目的是寫離別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與不同意的關鍵。
賞析:峽口花已飛落,知道春將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調。“天涯”二字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離,“淚沾巾”將更多的可能留給了生離。別情總是最傷感最纏綿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淒涼,又遇別客情,則比壹般的送別更加的悲淒。哀傷自己異鄉為客,無論是物質和精神都沒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總感覺人在虛裏飄。難得結交壹摯友,可是如今卻要話別,別情可謂淒涼入骨。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復雜。
《送蜀客》翻譯:劍南此時正是臘月前的春景,山中的鳥兒伴著江風細雨讓人頓感清新的春天氣息。別想著妳的行程比我長,我自己也是出門在外想家的人。
5、(10江西)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送人歸京師① 陳與義②
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
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壹段愁。
註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
(1)指出詩中“子規”意象的含義。(5分)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難歸的悲傷。
解析本題難度不大。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杜宇、子鵑。傳說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淒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課文中經常提及"子規"這個意象。如"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踏莎行》),"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望帝啼鵑"(《竇娥冤》)。
(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壹段愁”是否矛盾?為什麽?(6分)
答案: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壹段憂國之愁。
6、(06安徽))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柳梢青?6?1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壹句,在內容傷強調什麽?在上片的結構上起什麽作用?
答:內容上強調二人相聚之短暫、相別之倉促。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承“聚”啟“散”。
解析後三句寫“散”,寫餞行時惜別心情。“聚散匆匆”是關鍵句,是本詞的題眼,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聚”字結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他們不論是對“聚”還是“散”,都感到時間短暫,壹種友情難以暢敘的遺憾襲上心頭。“雲邊”二句具體寫“散”。在這裏,作者使用了兩個比喻,說明他們此別之後,如雲邊的孤雁,深以失侶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這兩句詞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中生景,哀婉動人。
(2)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麽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
答: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意思答對即可)
鑒賞作為辛派詞人,我們提起劉過,總喜歡將他與“金戈鐵馬”、“整頓乾坤”、“誓斬樓蘭”聯系在壹起,豪放粗獷是其詞的當行本色。但他有些詞卻寫得蘊藉含蓄,委婉動人。這反而更使人覺得他是真豪傑,覺出他的真性情來。聯想到魯迅先生所言:“無情未必真豪傑”,愈覺此言不虛。
盧梅坡,南宋詩人,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的朋友,這首詞是劉過為他送別時寫的。它描寫了送別的,尤其是送別後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余味。
上片寫離別之苦。前三句寫聚,寫餞別時對舊日交遊的回憶。寫聚,作者從兩人的交往中選取了兩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加以敘寫。陶潛在《飲酒》詩中說:“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詩,寫在重陽佳節,他們***飲菊花酒,其樂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滿。壹個“深”字,把他們暢懷酣飲的情形描寫出來了。
李清照《永遇樂》詞人“染柳煙濃,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遠”化用李詞,寫在春天的時候他們攜手踏青,欣賞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聽那余韻悠長的笛聲。遠,寫笛聲悠長。壹個“遠”字,展現了他們勝日尋芳的愉快心情。這兩句詞,不僅形象地再現了他們歡會的場面,還巧妙地暗示了他們歡會時間的短暫,不過是從秋到春,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線。如果說“泛菊”二句暗示了他們歡會的時間,那麽,“同在京城”則明確地交代了他們聚會的地點。短短十二個字,就把他們聚會的節令、地點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謂構思縝密,惜墨如金。後三句寫“散”,寫餞行時惜別心情。“聚散匆匆”是關鍵句,是本詞的題眼,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聚”字結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他們不論是對“聚”還是“散”,都感到時間短暫,壹種友情難以暢敘的遺憾襲上心頭。“雲邊”二句具體寫“散”。在這裏,作者使用了兩個比喻,說明他們此別之後,如雲邊的孤雁,深以失侶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這兩句詞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中生景,哀婉動人。比之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雖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傷心動情。
下片寫別後之思。換頭三句先用設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鏗鏘有力,說明盧梅坡走後,不能不使人“傷情”,然後用“魂飛夢驚”四字,說明他是如何“傷情”。“魂飛”,寫他因友人離去而失魂喪魄,六神無主:“夢驚”,寫他為不能再見到友人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前邊用“幾度”二句加以總括,就把作者“良宵誰與***,賴有窗間夢。可奈夢回時,壹番新別離”(秦觀《菩薩蠻》),希望夢見友人但又怕醒來只是壹夢的復雜感情描寫出來了,真可謂情深意切。
寫到這裏,作者感到還沒把他的相思之情寫足,於是又用“後夜相思”三句翻入壹層,寫他想象中追隨友人旅程遠去的情形。這三句詞,化用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上來(《正月十五夜》)和賀鑄”明月多情隨柁尾“(《惜雙雙》)句意,說明此雖之後,他的心象飛塵壹樣時時緊跟在盧梅坡的馬後,又象明月壹樣處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這樣的寫法,真是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生生把作者對友人的無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將出來,深化了主題,擴大了詞境,增強了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