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被淩遲時的表現無非兩種,壹種是尋常的哭喊哀求,另壹種就是不尋常的壹聲不吭。袁崇煥被判3543刀,雖然正史中沒有記載袁崇臨刑時的表現,但據其它的史料記載,袁崇煥從頭至尾是壹聲沒坑。
袁崇煥被下獄後,通敵叛國的罪行很快被確定,使得許多官員感到驚愕。面對袁崇煥即將被淩遲處死,祖大壽是遼東將領中替其求情最賣力的壹人,願以官階贈蔭換取袁崇煥的性命,但崇禎堅決拒絕。
此案在審理過程中,年逾古稀的大學士成基命,跪諫崇禎?敵在城下,非他時比?,望皇上慎重處置,同樣被崇禎所拒絕。大學士周延儒的力保請求也被拒絕,之後求情的禦史羅萬壽被削職下獄,平民程本直被處死。
在袁崇煥下獄的半年時間裏,孫承宗的官衙門前,為袁崇煥鳴冤叫屈人絡繹不絕。而此時的崇禎殺意已決,求情的朝臣均遭詰責,或被下獄,或遭貶謫,有些還被處死。
袁崇煥最終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和?市米盜資?等罪名而被判處?詔磔西市?。只得壹面之詞的京城百姓,都認為袁崇煥投敵叛國的叛徒,個個都對其恨之人骨。
據《石匱書》所載:?見磔崇煥,時百姓將銀壹錢買肉壹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壹聲,須臾,崇煥肉悉賣盡?。袁崇煥在臨刑前曾留下?身中清白人誰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壯詩句。
另在《明史》也有記載,袁崇煥被淩遲的那天,在通往刑場的街道兩邊,聚集了近萬名百姓。這些百姓並不是來為袁崇煥送行的,而是來吃?漢奸?袁崇煥的肉的。
綜上,史料中對袁崇煥臨刑時的表現沒有記載,大多是記載了群眾爭相搶食袁崇煥被割下的肉,目的是為突出人們袁通敵叛國的行為憤怒。因此,正史中也不會記載其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