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什麽意思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什麽意思

易水:水名,即今河北易縣的易河。戰國末年,秦國強兵壓境,燕國危在旦夕。壯士荊軻為報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決心不辭艱險去刺殺秦王。臨行之日,太子丹等人在易水河邊為荊軻送行。高漸離擊築,荊軻引吭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返”歌聲激越,情懷悲壯,“士皆瞠目,發盡上指冠”。從此,易水便和荊軻那曲悲歌同載史冊,揚名千古。燕丹:指戰國時燕國的太子丹。

賞析

這是壹個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還的壯士的慷慨悲歌。

全詩僅兩句。第壹句寫臨別時的環境,蕭瑟的秋風,寒冽的易水,壹派悲壯蒼涼的氣氛。景物描寫中滲透著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現了英雄赴難義無反顧的獻身精神。

這首詩語言十分平易、簡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壹曲絕唱。

荊軻以此得名,而短短的兩句詩乃永垂於千古。在詩裏表現雄壯的情緒之難,在於令人心悅誠服,而不在囂張誇大;在能表現出那暫時感情的後面蘊藏著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壹時的沖動。大約悲壯之辭往往易於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難於辨別真偽,於是字裏行間不但欺騙了別人,而且欺騙了自己。許多壹時興高采烈的作品,事後自己讀起來也覺得索然無味,正是那表現欺騙了自己的緣故。《易水歌》以輕輕二句遂為千古絕唱,我們讀到它時,何嘗壹定要有荊軻的身世。這正是藝術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而訴之於那永久的情操。

對荊軻的行為,自古以來評價不壹。有人說荊軻是舍生取義的壯士,有人說他是微不足道的亡命徒,還有人說他是中國古代的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