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山亙野,瓊林分道。——南宋·範泰《詠雪詩》
白話文翻譯:
白雪覆蓋下,大地壹片蒼茫。白玉似的大山橫臥於原野之中,披雪的樹林分立在寬闊的大道兩邊。詩句描繪出壹副異常遼闊的雪天景致。遙遠處,玉山蜿蜒而臥,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渾然壹體。漸收視線,玉樹瓊枝如籠著白色的煙霧,壹路漫肆著,直與遠處的玉山相連接。
2、素雪紛紛鶴委,清風飆飆入袖。——南宋·謝靈運《上留田行》
白話文翻譯:
潔白的雪花紛紛揚揚地灑落到地面,形成銀白色的壹片光澤,就像壹群群白鶴委下身子匍匐在地上。天氣清寒,又有壹陣陣清風呼呼地吹進人們的袍袖。詩人將落雪喻為白鶴委地,形象極為俊美,在喻雪的詩句中極為罕見,這樣寫,便把靜態的雪寫活了。
3、屯雲閉星月,飛瓊集庭院。——南宋·劉義恭《夜雪詩》
白話文翻譯:
屯聚的雲塊遮住了星月的光輝,庭院中卻是壹片由白雪組成的潔銀世界。詩句寫夜間瑞雪滿庭的景象。“屯”字寫出雲之厚重,可以想見到天空晦暗壹片,大地幽黑不明的意境。“集”字既寫出了雪之密,又飽含了詩人對瑞雪的喜悅之情。
4、江渠合為陸,天野浩無涯。——南宋·鮑照《發長松遇雪詩》
白話文翻譯:
冰雪覆蓋,江河溝渠都變成陸地了,天空闊野白茫茫地連成無垠壹片。詩句寫雪後江渠成陸、天野無界的景象。詩人運用誇張手法,極有氣勢地畫出了雪大而密、濃而厚的情態,把水陸不分、上下蒼茫壹片的遠景推到讀者眼前。氣象開宏,意境壯美,頗富浪漫色彩。
5、牛華抱白雪,陽條熙朔風。——南宋·鮑照《望孤石詩》
白話文翻譯:
美麗的紅花上裹著壹層白雪,山南樹木的枝條在北風中嬉舞。詩句寫江南冬末的雪景。山野之中,白雪紅花相映,該是多麽綺麗的景致。盡管朔風示威似地呼嘯,可鮮活的朝陽枝條仍然生機勃勃地將寒風玩弄於枝頭,因為這枝條已飽含著欲放的活力了。
6、氛氳發紫漢,雜沓被朱城。倏忽銀臺搆,俄頃玉樹生。——梁·丘遲《望雪詩》
白話文翻譯:
漫天的雪花從空中飄落降下,雜亂地給滿是紅墻的城鎮披上壹層銀裝。高臺頓時變作壹座銀臺,樹叢立刻掛上了瓊條。詩句視域開闊,狀景粗放和精細巧妙結合,尤其後兩句的銀臺和玉樹,更將雪景描繪得既雄渾,又剔透,煞是可愛。
7、皎潔隨處滿,流亂逐風回。璧臺如始構,瓊樹似新栽。——隋·王衡《玩雪詩》
白話文翻譯:
皎潔的雪花隨處飄落灑滿大地,皚皚壹片銀白世界。這雪花漫天飛舞,隨風回旋。雪花覆蓋在高臺上,潔白無瑕,象是剛剛建成的碧玉臺。雪花裹纏在樹技上,晶瑩閃爍,似剛剛栽植的美玉樹。後兩句連用兩個比喻描繪銀裝素裹的大千世界。二句皆含雙重寓意,頗為新奇。
8、萬裏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旌危。——唐·祖詠《望薊門》
白話文翻譯:
薊門邊關,冬天破曉時分,北風裹著凜凜寒氣侵人肌膚。連綿萬裏的積雪映現的寒光使人不冷自寒。放眼遠眺,北疆邊土都籠罩在朦朧的曙色中,邊鎮高懸的旗幟在晨風中獵獵飄揚。兩句詩氣勢宏闊。
9、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唐·祖詠《終南望積雪》
白話文翻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站在長安城中向南眺望,只見終南山的陰面更顯秀美挺拔,壹座銀白色的積雪山峰浮現在雲層裏。雪後初霽的陽光照在積有白雪的樹梢上,反射出凜凜的寒光。日暮之時更覺城中冷氣陡增。
10、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唐·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白話文翻譯:
高高聳立的天山雪峰,雲纏霧繞,終年不散,白雪皚皚,巍峨壯麗。詩句寫天山陰霾重重、積雪層層的景象。皚皚雪峰,雲霧繚繞,遮天蔽日。日照雪山是美景,而白雲繚繞終年不散的景致更美,更富詩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