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詩》
年代: 宋 作者: 釋契適
金沙池裊玉蓮馨,殿閣階墀盡水精。
雲化路歧通萬國,風飄舟楫濟群生。
座妝珪璧霜猶暗,衣綴珠璣月不明。
若向險途逢八難,只勞心念諷持名。
《觀音大士贊》
年代: 宋 作者: 釋師範
提起數珠呈伎倆,無端弄出孩童相。
何似月明霜滿天,孤猿啼斷千峰上。
《觀音大士贊》
年代: 宋 作者: 釋紹曇
足下青蓮花半敷,倚巖危坐手輪珠。
普門真境難描邈,剛被人傳入畫圖。
《觀音贊》
年代: 宋 作者: 釋如凈
端坐圓通妙微相,眾生眼裏堆青嶂。
曉來窗外聽啼禽,春風不在花枝上。
《觀音大士贊》
年代: 宋 作者: 釋宗杲
過去正法明,現前觀自在。
眼觀諸音聲,耳聽眾妙色。
二義俱寂滅,誰受此說者。
是說亦寂滅,誰為此說者。
能觀及所觀,能聽洎所聽。
返觀觀聽者,是亦無所有。
大哉觀世音,快說如是法。
是法不思議,聽者亦希有。
我今以壹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贊是真實相。
2.古代描寫觀音大士的詩句有哪些1、《觀音大士贊》
宋·釋師範
提起數珠呈伎倆,無端弄出孩童相。何似月明霜滿天,孤猿啼斷千峰上。
2、《禮觀音大士二首和湘靈》
明·沈天孫
蓮花寶座百由旬,蓮表禪心不染塵。大士儻容為侍者,此生願脫女人身。
3、《禮觀音大士(二首)》
明·屠瑤瑟
水月觀音水月明,只將慈眼視眾生。眾生無量悲無量,應感如傳空谷聲。
4、《觀音大士贊》
宋·釋道沖
壹切音聲相,是人聽以耳。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聽。非物以眼聽,六根。
5、《觀音大士贊》
宋·釋慧遠
大哉觀世音,功德不思議。來說是非人,是非人便是。
6、《觀音大士贊》
宋·釋普濟
空如來藏,立大圓鏡。水落石出,月明雲凈,瞻之仰之,群機普應。
7、《觀音大士贊》
宋·釋普巖
草木丘陵,風雷雲氣。具足妙相尊,證入三摩地。萬象森羅從鼎沸。
8、《觀音大士贊》
宋·釋紹曇
足下青蓮花半敷,倚巖危坐手輪珠。普門真境難描邈,剛被人傳入畫圖。
9、《觀音大士贊》
宋·釋原妙
大海波心,磐陀石上。真觀凈觀,是相非相。如月在天,無水不現。水月。
10、《觀音大士贊》
宋·釋智遇
寶瓶翠柳常隨手,又向青蓮葉上行。五濁世中無垢染,不須慈眼視眾生。
11、《觀音大士贊》
宋·釋宗杲
過去正法明,現前觀自在。眼觀諸音聲,耳聽眾妙色。二義俱寂滅,誰受。
3.經典愛情蓮花詩句大全、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壹莖孤引綠,雙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詠同心芙蓉詩》隋·杜公瞻
2、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唐·李商隱
3、鑿破蒼苔漲作池,芰荷分得綠參差。曉開壹朵煙波上,似畫真婦出浴時。——《詠蓮》宋·杜衍
4、玉雪竊玲瓏,紛披綠映紅;生生無限意,只在苦心中。——《蓮藕花葉圖》元·吳師道
5、雨餘無事倚闌幹,媚水荷花粉未乾。十萬瓊珠天不惜,綠盤擎出與人看。——《荷花》宋·王月浦
6、湧金門外涼生早,無數荷花鬥嬌好。自憐貧病不出門,無奈心情被花惱。夜來壹雨愁思濃,晚看玉露垂庭草。便須扶杖買蘭舟,莫待紅妝被霜老。——《荷花》宋·湛道山
7、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多謝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蓮葉》唐·鄭谷
8、壹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雨後池上》宋·劉頒
9、壹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壹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裏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煞江南。——《水仙子·詠江南》元·張養浩
10、夜深庭院寂無聲,明月流空萬影橫。坐對荷花兩三朵,紅衣落盡秋風生。——《秋初夜坐》 元·趙雍
11、秀樾橫塘十裏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胭脂雪瘦薰沈水,翡翠盤高走夜光。山黛遠,月波長。暮雲秋影照瀟湘。醉魂應逐淩波夢,分付西風此夜涼。——《鷓鴣天.賞荷》金·蔡松年
12、斜雨飛絲織曉空,疏簾半卷野亭風。荷花開盡秋光晚,零落殘紅綠沼中。——《北亭》唐·李群玉
13、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暈晚霞。恍似瑤池初宴罷,萬妃醉臉沁鉛華。——《荷花》宋·白玉蟾
14、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每悵望,明月清風夜,甚低迷不語,妖邪無力。終須放,船兒去,倩香深處住,看伊顏色。——《荷花媚·荷花》宋·蘇東坡
15、西子湖邊水正肥,鴛鴦雙浴濕紅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風不肯飛。——《湖邊》宋·崔復初
16、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采蓮曲二首》唐·王昌齡
17、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采蓮曲》梁·蕭綱
18、團團堤路行無極,壹株壹步楊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鬢邊簪不得。——《東湖看荷花呈願父》宋·宋自遜
19、田田八九葉,散點綠池初。嫩碧才平水,圓陰已蔽魚。浮萍遮不合,弱荇繞猶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唐·李群玉
4.夏日蓮花詩句大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楊萬裏《小池》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壹壹風荷舉。 —— 周邦彥《蘇幕遮·燎沈香》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 白居易《池上》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 ——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5.描寫蓮花的詩句,越多越好<;憶蓮>>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訪蓮>>
友人致電來,
邀我遊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癡。
<<;種蓮>>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對蓮>>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遊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采蓮>>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畫蓮>>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壹脈幽香把君難
<<;賞蓮>>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詠蓮>>
池塘壹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問蓮>>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夢蓮>>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裏壹潭碧。
<<;殘蓮>>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蕩
暫謝鉛華養生機
壹朝春雨碧滿塘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有壹個富家公子喜歡上了姐姐
於是千方百計討她歡心~
姐姐提了壹個要求
那就是想在明年春天的時候看到
十裏的紅蓮 沒有任何雜色的紅蓮~
公子答應了 於是他買下了京城 最繁華的地段
建了壹個十裏的荷塘
為的就是 能讓自己喜歡的女孩看到 美麗的蓮海~
他以為自己能成功
他卻不知道 他們兩個姐妹是不會分開的
這樣 春天來的時候 在十裏的紅蓮中
卻恰恰有了壹朵白蓮。。.
6.關於“佛與蓮花”詩句有哪些1、《淥水曲》
唐代:李白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釋義: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發著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蘋。荷花姿態嬌媚好像有話要對我說,卻愁壞了我這個搖船人。
2、《青陽渡》
魏晉:佚名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釋義:青青的荷葉蓋住了盈盈綠水,芙蓉穿上了紅衣服。水下有連成線的藕,上面有大頭蓮子。
3、《曲池荷》
唐代: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釋義:輕幽的芳香朗繞在彎曲的池岸,圓實的花葉覆蓋著美麗的水池。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使妳來不及飽賞荷花就調落了。
4、《采蓮曲》
唐代: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釋義: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采蓮的小船輕快飛梭。采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 ,壹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5、《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釋義: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荷葉接天望不盡壹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7.有關菩薩觀音的詩句都有哪些呢觀世音菩薩贊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凈莊嚴累劫修
浩浩紅蓮安足下
灣灣秋月鎖眉頭
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度人舟
端坐普陀常入禪,眾生有叩遍垂憐。
欲知感應玄妙義,請看壹月印萬川。
余自來天臺,凡經幾萬回。壹身如雲水,悠悠任去來。逍遙絕無鬧,忘機隆佛道。
世途岐路心,眾生多煩惱。兀兀沈浪海,漂漂輪三界。可惜壹靈物,無始被境埋。
電光瞥然起,生死紛塵埃。寒山特相訪,拾得常往來。論心話明月,太虛廓無礙。
法界即無邊,壹法普遍該。 本來無壹物,亦無塵可拂。若能了達此,不用坐兀兀。
8.描寫蓮的品質的詩句並寫出所代表的品質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征佛教的這種理想。
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艷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凈土。
唐朝詩人李商隱贊譽荷花曾寫下著名的詩句: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欲而托生;凈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凈的法身,莊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
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
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壹般的大小寺廟裏,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註目凝思。
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臥蓮觀音,臥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撚蓮花;壹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巖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凈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臺之上,以代表其清凈莊嚴。
可見,蓮是佛國凈土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