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地區是楚文化的搖籃、巴文化的發祥地、巴楚文化的交融地。二千多年前,巴山楚水的秀麗山川孕育了我國歷史上第壹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及與屈原為代表的、具有楚語、楚音特點,富有地方色彩的“楚辭”。屈原創作的“楚辭”開歷史之先河,成為中國文學之父、辭章藝術之祖。他將自己畢生對理想的追求,對祖國、人民的熱愛,對邪惡勢力的反抗,都化為作品的生命與靈魂。詩,就是他的全部。他的壹生就是壹首悲壯的詩。
屈原出身於楚國貴族之家,受過正規教育,繼承了楚國固有的文化傳統。他熱愛楚國,對楚文化壹往情深,對楚國的壹草壹木懷有深深的眷戀。“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他就是荊楚大地壹株深深根植於南楚不可遷移的桔樹。屈原的所有作品皆“書楚語、作楚聲、名楚物”,大量采用楚地的方言、方音,尤其反復使用語氣詞“兮”字,體現了人民的口頭語言,讀來瑯瑯上口。他還運用有代表性、有生命力的楚地人民口頭語言,如:蘭、惠、芷、蘺、申椒、啾啾、皇皇等雙聲詞,使詩句靈活多樣、參差錯落,富有音樂的弦律美。讓我們後代讀者根椐自己的認識水平,從不同什麽角度去欣賞,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激動和感奮。
鳳是楚國的圖騰。在楚人的眼裏,鳳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神鳥。他們對鳳的鐘愛與尊崇達到了無出其右的程度。在屈原的眼裏,鳳被視為“靈鳥”、“君子”。《離騷》中有“吾令鳳凰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鳳凰在筱兮,雞騖翔舞”的詩句。屈原生活自古巫風盛行的楚國,而楚地“信鬼而好祠”,在楚文化中,巫文化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尤為突出。屈原的作品屢屢涉及到天神、地府、人鬼等巫文化。如《離騷》中描寫他上下求索的過程,由虬龍駕車、鳳凰為扈從,月神、風神、雲神前呼後擁,他直上天宮,命上帝的守門人打開門閂,盡管是受到對方的冷遇,但憑他敢闖天宮“令帝閽”的膽氣,已非同小可了。況且在他吃了閉門羹之後,敢於指斥天上和人世間同樣混濁,更表明了他對天地鬼神的輕視與否定。
巴楚文化哺育滋養了屈原的創作,屈原又把他對巴楚文化的熱愛,滲透到作品的字裏行間。他以高潔的情操、巧麗的才思、博洽的見聞、無拘無束的想像,像周莊驅使寓言那樣,把楚國的山川、日月、風雲、雷電、鬼神描繪得有聲有色、有歌有泣、令人反復詠嘆。
對楚國的服飾,屈原也有壹種超乎常人的愛好。“余幼好奇服,年老即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楚人是冠帶之民,貴族大抵束發危冠,博袍廣袖。詩中壹方面表達了屈原誌行高潔,不隨世俗,另壹方面也真實傳達了他對楚之服飾的愛好。由此不難看出,屈原與楚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屈原及屈賦都與楚文化密不可分,屈原作品也直接影響了楚地壹些創作“楚辭”的繼承者,如楚國的宋玉等人。他們從做人的準則到為文的風格都刻意慕求。屈原給我們民族留下的文學遺產有著無限的生命力量,他的作品早在十九世紀中葉就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於各國。他已成為世界的偉大詩人,不僅中國人民永遠紀念屈原,世界人民也永遠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