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歷下亭的歷史沿革

歷下亭的歷史沿革

歷下亭歷史悠久,歷經滄桑,位置也幾經變遷。北魏至唐代歷下亭在五龍潭處,酈道元《水經註》稱“客亭”,是官府為接迎賓客而建造的。唐初始稱“歷下亭”。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詩人杜甫到臨邑看望其弟杜穎,路經濟南,適逢在開元年間就與杜甫在長安結為忘年交的北海太守李邕至濟,在此亭宴請杜甫及濟南名士,杜甫當即賦《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壹首:“東藩駐皂蓋,北渚淩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湧波。蘊真愜所遇,落日將如何。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詩中第壹句敘述李邕駐臨濟南,設宴歷下亭,第二句說明了歷下亭古老歷史。當時方位以西為右,以東為左,濟南在大海之西,故曰海右。因濟南有過鮑叔牙、鄒衍、伏生、房玄齡等大批歷史名人,又因當時在場的有濟南士紳蹇處士等人,因此稱贊名士多。而接下來詩句描述的是亭內外景物和宴飲的情趣,以及對日落將席散,盛情難在的感慨。李杜宴飲賦詩歷下亭使這海右古亭從此聲名遠揚,而“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壹聯,千百年來更成了濟南的驕傲。

據《唐書》記載,天寶元年,齊州曾改為臨淄郡,故此亭當時也稱“臨淄亭”。杜甫《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有“伊昔臨淄亭”的詩句。到了唐朝末年,歷下亭逐漸廢圮。北宋曾鞏在齊州任職時,又重建歷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後。之後又幾經興廢變遷,至清初,山東鹽運使李興祖於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在湖中島上現址,購買鄉紳艾氏地產重新建之。其規模比以前宏大,坐北朝南,顏額為“古歷亭”。竣工後,又在亭西偏南,築土壘臺,建軒宇三間,軒西為寬闊的水域,晴空下,天光水色,壹派蔚藍,故題額“蔚藍軒”。此後,歷下亭的規模、型制又有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