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青山作協2019第四次文學講座紀實

青山作協2019第四次文學講座紀實

2019年4月15日上午九時, 包頭市青山作協第四次文學講座在青山區黨政大樓小會議室如期舉行,本次活動由曲小紅老師主持。

這是壹次別開生面的講座,是為了檢驗壹年來的創作成績,提高交流質量,總結創作規律,鞏固創作熱情的壹次講座。

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是壹個個普通的文學愛好者,他們不是大師,不是名家,可是他們壹樣堅守在文學的戰線上,為多姿多彩的祖國文學百花園貢獻著自己的壹份情壹份力。

每壹個人都是耕耘者,每壹個人又都是收獲者,他們的收獲五彩斑斕,他們的收獲情真意切。

下面我們來聽聽他們都收獲了些什麽。

首先分享的是青山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胡明老師。

胡明說,壹定要帶著感情來創作。他曾寫了壹篇文章《殺豬菜》。殺豬菜是北方農村特有的壹道菜,每到冬季,家家戶戶殺豬,許多寫殺豬菜的文章不能說千篇壹律,也可以說大同小異,而胡明老師的《殺豬菜》卻是他年輕時的壹段刻骨銘心經歷。因為工作需要他當時接觸到了許多貧窮農民的家庭,其中壹戶農家的女兒考上了大學,卻因為貧窮而面臨輟學的危險,這個家庭沈浸在壹片愁雲慘霧之中,胡明老師了解了情況,毅然捐出了三百塊錢,幫助他們度過了難關,這可是他壹個月的工資啊,這個家庭的主人對胡明老師充滿了感激,每到冬季殺豬的時候,就邀請他去吃殺豬菜。這何止是殺豬菜呢,這是壹片誠摯感激的心啊!文章從胡明老師的心裏流淌出來,帶著壹份真,壹份善,壹份美,熱血沸騰的感情通過文字的奔流感染了無數的人。

二是帶著激情來寫。起初,胡明老師工作的地方很偏僻,每次去到單位的時候,常常在老鄉家吃飯,壹群純樸的人聚在壹起,壹碟爛腌菜,壹碟花生米,就是他們的下酒菜。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常年累月難得見到壹個外面的人,他們在那個封閉的世界循規蹈矩日復壹日,他們的酸甜苦辣沒人傾聽,他們的壹聲嘆息常對著荒野。同時出身農村的胡明老師成了他們傾訴的對象,酒酣耳熱,木訥變得健談,遲鈍變得機靈,壹個個故事,壹個個傳說,壹個個無奈,壹個個笑談……有心酸,有痛苦,有快樂,有家長裏短……夜不能寐的胡明老師常披衣下床,連夜把它們訴諸於筆端,壹氣呵成。壹篇篇激情洋溢文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

三是文學的使命感。胡明認為悲天憫人的情懷就是文學的使命感。是內化在心裏的東西。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也是最壞的東西,在人的世界沒有絕對的是非,只有利弊的權衡,風雲的際會。胡明老師舉了莫言的《蛙》及高海英的《井上井下》做了精彩的詮釋。所以,深刻地剖析人性,不偽飾,不造作,求真務實,懲惡揚善是每壹個作家終極的使命。

冰兒也做了自己的精彩分享。她把她的日常生活都與寫作聯系在壹起,她參加書友會,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甚至看電視時,每壹句精彩的臺詞,每壹個意味深長的段子都能引起她深深的***鳴。她坐著公交車遊歷包頭,包頭的大小景點她都留下了她瘦弱的身影。她把遊歷所得寫成散文,小詩……看書豐富了冰兒,寫作改變了冰兒,冰兒認真執著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壹個人學習。

馮永平著重談了他的“文學初衷”。馮永平大學學的是理工科。他說他的文學初衷來自於他八歲的女兒。女兒甜美的笑臉,稚嫩的童音常常使他陷入思考當中,除了掙錢養活她,怎麽來教育她呢?

他覺得文學是壹切的基礎。焦慮促使他學習,為了孩子又壹次拿起了筆。他從2017年起,帶著女兒壹起參加了最美書友會,讀書寫作分享都在壹定程度上鍛煉了自己和女兒。

而他自己從2018年到現在,寫了50多篇文章,15萬字。有小說,詩歌,散文等。詩歌以詩歌鑒賞為主,散文大都是書評和讀書感受,另外還有遊記類,紀實類等等。

馮永平的文章厚重寬泛,思維縝密,條理清晰,非常符合壹個理工男的思維習慣,可是他文筆的優美肯定得益於他讀過的許多書籍。

他說有些題材要及時寫,而有些卻需要時間的沈澱和錘煉。期待馮永平在沈澱和錘煉過後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

周瑞芬剛剛出版了新書《看花臨水》,從書名妳就能想象得出這是壹個多麽嫻雅多情的女子。

周瑞芬初中時文學才華就初露端倪,當作家就成了她的理想。那時作家是壹個很時髦的職業,大家也都在用生命用熱血在寫作。她的文學夢在單位媒體的支持下壹直延續到現在。

她說,寫作首先內心要有激情需要流露。有使命感,不吐不快。他寫過壹篇《過節隨想》,過節時鶯歌燕舞、夜夜笙歌,狂歡之余,怎樣實現內心的平靜常常使她陷入深深的思索當中。

二哥在每月18元工資的情況下,省吃儉用壹年的時間為家人買了壹臺90多元的收音機。二哥做了壹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成就了她的壹篇《二哥與春雷牌收音機》。

初中的壹位老師特別有責任心,她寫了壹篇文章來記念老師,記念那逝去的青春歲月……

第二、要抓住靈感。當她走過音像店,漫步在步行街,許多歌曲直接撞擊心扉,引起內心強烈的***鳴,《我們的歌》代表了她此時的心情。

三、歲月留下的東西是值得記錄的。人生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感悟。就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壹代壹代的人在時間的潮流裏同行壹段是莫大的緣分。上壹代的經歷或者可以為下壹代提供壹些借鑒。下壹代的成長也會為上壹代體供壹些幫助。周瑞芬說,寫作的範圍很廣,留心處處皆文章。

四、遊記。她有壹個同學是殘疾人。他說,妳壹定要把妳走過的地方記錄下來,這樣,我們看了,就像我們也去過了壹樣。本著這樣的責任,她開始寫遊記。

她寫過《溫和溫暖的臺灣》《北京? 北京》《走進天津》《難道美國只是壹個傳說》……

周瑞芬認為寫遊記不壹定要記錄全程,把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寫下來,以引起大家心理上的***鳴為上。

最近周瑞芬寫了壹篇小小說《寂寞》,父親去世的時候她們的寂寞,孩子上學了母親的寂寞……可以說,世上處處有寂寞,就看妳怎樣看待這些寂寞,怎樣在寂寞裏面找出快樂的影子。而且她的寫法比較特殊,通過壹只狗子的寂寞……期待看到周瑞芬的這篇小說,期待周瑞芬在文學之路上不斷攀上新的高峰。

空城說,每壹個寫作的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因為每壹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積累,積累多了,噴湧而出,就是壹首首生命的贊歌。

空城說,可能我沒有許多要發表的,可是我有許多要寫的。非常想把發自內心的,單純的,以慈悲的心態把它們寫下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文化遊記,看了,長知識,長見識。許多的人去了,可是唯有余秋雨能寫出來,這或者也是壹種“貧窮”,知識上的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馮驥才先生駕馭文字的能力,文章的境界美是我們難以企及的。正是這樣,他的書讀起來才特別的受益……

空城認為壹定要多讀書,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讀到更多更好的書,如何獲得更多的知識,是我們每壹個人需要認真思考的的。

蛇錄老師說,閱讀寫作是很好的愛好。任何壹門藝術都需要時間的積澱。世界充斥了真善美假惡醜,把好的東西寫出來,反應人性的真善美,是每壹個文字愛好者的責任。

他認為當今媒體繁多,信息泛濫,好讀書的同時也壹定要讀好書。

梁吉安也是壹個工科生。她從2017年母親病逝開始寫作,以記念她老人家。

她也曾是壹個雄心勃勃的人,認為“給她壹個支點,就能撬動整個地球”,可是,屢次地受挫,讓她走了很多的彎路。

教育孩子總想有壹個十全十美的方式,婚姻裏面有許多事不會表達。不會處理的生活成了壹團漿糊。

也基於這樣壹個目的,她開始寫文章,鍛煉自己學會跟著感覺走。有人說詩可以空靈,文章就不可以。她覺得不然,她要把自己的文章寫得空靈優美,寓意深遠。

她說,責任就是情懷,她對她的每壹篇文章負責,包括標點符號,她的生活有過很多的傷痕,可是她不願意寫得哭哭啼啼,幽幽怨怨。她說,人老了,沒有美麗的容顏了,那就可愛壹點吧。

理工科的嚴謹和小女子的柔美在梁吉安身上完美地結合起來了。

曲小紅做了《寫作讀書與旅行》的主題分享。

她說,她的寫作沒有太多的理由,只是緣於喜歡。

上高中時,在學業那麽緊張的情況下,還寫了壹首小詩《禮物》。

這首小詩發表在校刊上,也是她寫作過程的壹個小小的裏程碑。這裏面有感恩,有激勵,有奮進。

她從售貨員做起,偶爾寫些豆腐塊的文章。先後在黨務行政上工作過,最後在辦公室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後又因為喜歡文學又得到返聘的機會。

直到現在,她每壹天都想把自己的生活用文字復制下來,當然這種復制不是記流水賬,而是充滿深情地回顧。

她和時間賽跑,跟時間抗爭,在黑暗又光明的文字叢林裏穿行。

2015年春節,她除了走親訪友,半個月寫了上萬字的文章。她像帶著壹個營養不良的孩子拜訪壹位先生壹樣,請教了壹位老師,老師稍加把脈之後,推薦給了《鹿鳴》雜誌,並發表。

2016年春節,壹個老師打來電話,讓她去聽音樂會,她原來認為,她對音樂壹竅不通,怕聽不懂,可是聽著聽著,聽出了感覺,寫了《交響之花綻放在鹿城》《聆聽貝多芬》等文章。

她也是固陽人,固陽人過年的《壓粉條》獲得了電力系統征文比賽壹等獎,獲獎了又想把獲獎經歷寫出來。

曲老師參加過幾次文學培訓,她認為不會因為培訓水平會有所提高,可是培訓有助於個人能力的提升。

她不是為了寫而寫,而是壹種盤點,生活的盤點,感情的盤點。

曲老師走到哪兒寫到哪兒,不辭辛苦,曾和電力系統的創作者們走遍祖國的北疆,寫出了四萬字的報告文學。

有了以上的經歷加上各個協會及專業人士的交流,她穿越壹層層迷霧,叩響紅樓的門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紅樓人事物景在她的眼裏展現了《我讀〈紅樓夢〉的三重境界》。

又壹年過節的時候,她和幾位老師去了美麗的貝加爾湖,但是她寫了壹萬多字都是壹些單純的景色,可是俄羅斯的風土人情歷史的悠久卻令她無法下筆。她感覺到了自己知識的淺薄。於是聽了馮驥才先生的《聆聽俄羅斯》,看了《這裏的黎明靜悄悄》等俄羅斯作品,以彌補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

相信隨著閱歷的加深,知識的豐富,曲小紅的《貝加爾湖遊記》必會以更加的豐滿厚重的風采早日發表。

想象是壹個作家的最高境界,還要有“妳是人間四月天”的情懷。這樣,思想感情就像壹根絲線能把許多的閃光的人事物聯系起來,落實在文字上。當然,也要舍棄不舍的,這是壹個作家的文學功底。

壹篇好文章要有三真,真情實感,真才實學,真知灼見。從2015年至今,也寫了大約五十多篇的影評,畫評,攝影評,書評……結識了許多文學藝術界的師友,她覺得每壹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燭照著自己的靈魂,不斷提升。

讀書寫作就像繡壹幅十字繡,只有耐心堅持才能成就五彩斑斕的壯麗畫卷。

曲小紅是執著的,執著於文學的魅力;曲小紅是感恩的,感恩於師長的付出;曲小紅是認真的,認真於人生的真諦!

最後,王吉祥老師做了精彩的總結發言。他首先肯定了青山作協關於文學創作的分享活動,也非常贊同這樣壹種沙龍式的文學分享形式,他覺得每壹個人都很有潛力,並對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他說,每壹個人都是有感觸的,都是有感而發。在說出自己心裏話的同時傾聽了別人的感言,有壹種相互的豐富,相互的指引。

王老師青少年時期,不僅物質匱乏,而且無書可讀。世事的艱難讓他養成了感恩、珍惜、愛思考的習慣。

他認為作為壹個寫作者尤其要多思考,為什麽食品汙染這麽嚴重?為什麽國產品的質量上不去?為什麽會出現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這種現象?

在思考中要對社會有種反思。把反思反映到作品中來。因為文化和制度是息息相關的。

分享會結束了,這壹場別開生面的分享會將陪伴大家在文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祝福每壹個熱愛文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