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喻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桃花作為壹個審美意象,初次出現於《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方潤玉認為:“《桃夭》不過取其色喻‘之子’,且春華初茂,即芳齡正盛時耳,故以為比。”桃花即象征著健康,青春,美麗女子。最初,桃花便於女子結下了不解之緣,並且在後來的詩詞中壹直延續著,桃花色彩鮮艷,常被詩人們用來贊美女性的美麗,並且常常與愛情聯系在壹起,人們贊美女性的美麗常常用“桃花臉”“桃花色”。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是壹個淒美感傷的故事,美麗的邂逅,女子燦爛的容顏如桃花般燦爛,在詩人心中久久未能散去,然而現實逃不過時間,註定是個擦肩而過的結局,次年,當詩人重新回到那個地方,已經物是人非,只剩下燦爛的桃花依舊。自此之後“人面桃花”
2、寄托惜春傷春之情懷
陽春時節,桃花爛漫,爭相鬥艷,短暫的花期之後,輝煌不再,飄零於風雨之中,容易引起文人雅士們惜春傷春的情感。“二月風光起,三春桃李華”(高瑾《晦日宴高氏林亭》),桃花是春天的象征。
3、抒發故園之思
戀鄉情結深深地紮根於中國古代詩歌之中,唐詩之中的此類是個更是不勝枚舉,而就在描述故鄉山水,抒發思鄉之情時,桃蹊柳陌李白桃紅成為重要的意象,劉長卿“故園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歸”(《時平後春日思歸》)薛能雲“十年拋擲故園花,最憶紅桃竹外斜”(《重遊通潑亭》)桃花在他們背井離鄉之後,深覺人世飄零之時,桃花成為感情寄托,溫馨的桃李在那種漂泊之中形成強烈的對比,更使得詩人們遙望故鄉,深深地思念。但是桃花也會有世外 桃源的意向,比如桃花源記。
過往桃花已就在,如果是青年男女寫的,多是懷念情感或者戀人。。如果是中年人,那麽應該是懷念家鄉,追思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