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d of Athens, ere we part,
雅典的少女,在我們分別前
Give, oh, give back my heart!?
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還!
Or, since that has left my breast,
或者,既然它已離我而去
Keep it now, and take the rest!
留著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
Hear my vow before I go,?
請聽壹句我臨別前的誓語
Zoe uml; mou sas agapo.?
妳是我的生命,我愛妳
By those tresses unconfined,?
那自由飄逸的秀發
Wooed by each Aegean wind;
愛琴海的每陣風都願意追逐它
By those lids whose jetty fringe
那烏黑亮麗的劉海兒
Kiss thy soft cheeks' blooming tinge;?
親吻著妳泛著緋紅的臉頰
By those wild eyes like the roe,?
還有那透著野鹿般神情的眼睛
Zoe uml; mou sas agapo.?
妳是我的生命,我愛妳
By that lip I long to taste;
那久欲壹嘗的香唇
By that zone-encircled waist;
那輕盈曼妙的倩影
By all the token-flowers that tell?
那所有壹切傳情的鮮花
What words can never speak so well;?
任何言語都難以述說
By love's alternate joy and woe,
那愛情裏交織著的喜悅和悲傷
Zoe uml; mou sas agapo.?
妳是我的生命,我愛妳
Maid of Athens! I am gone:?
雅典的少女啊,我走了
Think of me, sweet! when alone.?
當妳孤獨的時候,溫情的想著我吧
Though I fly to Istambol,
縱然我飛到伊斯坦堡
Athens holds my heart and soul:?
我的心和靈魂依舊留在雅典
Can I cease to love thee? No!
叫我怎能不愛妳?!
Zoe uml; mou sas agapo?
妳是我的生命,我愛妳
喬治·戈登·拜倫(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
? 英國19世紀初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唐璜》等,並在他的詩歌裏塑造了壹批“拜倫式英雄”。他不僅是壹位偉大的詩人,還是壹個為理想戰鬥壹生的勇士,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並成為領導人之壹。
拜倫的這首《雅典的少女》寫於詩人第壹次旅居雅典期間,也是拜倫的名篇《恰爾德·哈羅德遊記》中的壹個篇章。當時拜倫住在英國副領事遺孀色歐杜拉·馬珂裏的家裏,並與她的大女兒特瑞莎墜入愛河,在惜別前他寫下了這篇愛情詩。
詩歌的譯文是根據翻譯家查良錚原譯文修正而來的,壹直對原譯文不太滿意,於是就自己試著重新改編了壹下,個別地方也沒有完全按照拜倫的原文來翻譯,但整體詩意仍盡力去吻合拜倫的真情實感。
? 德國文學大師歌德曾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而我覺得詩歌才是真正凝固了的音樂,當詩歌被朗誦出來,詩歌所具有的無窮魔力就會在讀者(或者聽者)的內心釋放出來,妳會發現這些文字就如五線譜壹般又變回了人間美妙的旋律,讓妳心潮澎拜,激動不已。
? 如要領略拜倫這首詩歌的美妙旋律,還是請讀原英文吧,詩歌再怎麽翻譯,都會損失掉原文的魅力,這是不可避免的損耗。原詩歌的每壹個單詞每壹個段落都飽含著詩人深切的情感傳遞,這就如壹幅名畫,妳再怎麽臨摹,也無法復原到壹摸壹樣,更何況翻譯詩歌還是用另外壹種完全不同的語言。
? 拜倫極善於將普通的詞匯舉重若輕地融入到詩歌的意境中,產生非同凡響的效果,在他的詩歌中的情感節奏吻合著人們心臟跳躍的韻律,引導著讀者緊隨詩人的激情壹齊激蕩起伏。
? 在這首詩裏,開篇就進入和戀人分別前的狀態:雅典的少女,在我們分別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還(Maid of Athens, ere we part, Give, oh, give back my heart! ) ,拜倫采用了極為口語化的寫法,這使得詩歌有壹種很強的代入感,讓我們能很快融入到詩人的內心世界中。當我們覺得拜倫在抱怨離別時的痛楚時,拜倫又馬上切換了另壹個態度:或者,既然它已離我而去,留著它吧,把其余的也拿去(Or, since that has left my breast, Keep it now, and take the rest!),緊接著拜倫拋出了本詩的主旋律,臨行前的誓語:妳是我的生命,我愛妳。
? 這句采用希臘文寫的誓言:妳是我的生命,我愛妳。就如壹首音樂的主旋律壹樣,每隔壹段時間(段落)就會重復壹次,這是拜倫獨具深意的寫作意向——他不但深愛著這位美麗的希臘少女,還深愛著這曾擁有璀璨文明的希臘。我們常會因為愛壹個人,而愛上壹座城,可對於拜倫,他內心核心的愛依舊是對希臘文明的愛,他愛這個國家遠勝於愛雅典的少女,最終他也為了希臘的自由而犧牲了他的愛情,同時也包括了他自己的生命。
詩人的情感隨著詩歌內容在不斷發生著流變,正是這不斷流變的情感起伏,使得拜倫的詩歌可媲美音樂中的旋律!這種旋律是心碎的,憂傷的,也是深情的,陶醉的。這種拜倫式的愛情或許在歷史上不斷被重演過,但只有拜倫將這種愛情提拔到壹種難以觸及的藝術高度。
? 在拜倫的另壹首《好吧,我們不再壹起漫遊》裏,這樣寫道:“心兒阿,需要停下來呼吸,愛情才能得以休憩(And the heart must pause to breathe,And love itself have rest.)“,壹顆深深墜入愛河裏的心臟需要乘著呼吸的間隙才能得以休息,“因為利劍能穿劍鞘, 而靈魂也能穿透胸膛(For the sword outwears its sheath,And the soul outwears the breast),心兒如果得不到休息,愛情的火焰只會將自己燃成灰燼。
? 好吧,我也要停下來呼吸壹下,不願太多停留在拜倫的情感世界裏。話說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也並非完美之人,除了他先天跛足之外,他的愛情經歷也頗受後人詬病。
用現代流行語來描繪就兩個字:渣男!
?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的。但那些愛上拜倫的女人,也不過是愛上這位充滿才情而又俊美又會寫令她們春心蕩漾的情詩的貴族公子,她們從不曾理解真正的拜倫。因而拜倫是孤獨的,雖然他嘗試著壹次次通過愛情來打破這種孤獨,但最終也無功而返。
? 拜倫的愛情是叛逆的,不羈的,這與他同時代的歌德頗有幾分相似,結局卻是大相徑庭。歌德筆下維特的愛情是被世俗道德所禁錮的,維特最終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祭奠愛情,拜倫則以傷害女性為代價來保護自己不被愛情所禁錮。作為《少年維特的煩惱》的作者歌德本人也曾是反世俗倫理的,他同樣和有夫之婦發生過戀情,哪怕在歌德七十多歲的時候他還愛上了他朋友十九歲的女兒,甚至曾試圖向他朋友說親,只不過最終他把這愛情的火焰壓制在內心,以壹首《馬林巴德哀歌》終結了這不倫之戀。在社會秩序面前,拜倫是反秩序的,歌德雖然內心同樣反傳統社會秩序,但是他仍然選擇了合理遵守秩序,以求達到壹種平衡。
拜倫歷經生活的波折,他在追尋壹個更加完美的世界,詩歌是他最重要的途徑,愛情其次,當他生命的激情隨著壹次次愛情之花的雕謝也隨之耗盡之後,他仍然在找尋出路,最終他選擇了壹條革命的道路,甚至還被推舉為希臘革命軍的總司令,這大概是他最愚蠢的決策吧,因為他毫無軍事才能,這也讓他走上自毀的征程,他渴望能戰死沙場,走向那榮耀的光環,最終卻倒在了行軍途中的壹場風寒,結束了年僅38歲的生命。
END
附:
《馬林巴德哀歌》(又名:馬裏耶巴德哀歌)
別人在痛苦之中沈默不言,上帝卻讓我訴說衷腸
——歌德
我怎能指望佳期可再,
指望含苞待放的那壹天?
天堂、地獄都向我敞開;
心潮澎湃,思緒萬千!——
別再遲疑!她已走近天國的大門,
她將妳抱起,擁入懷中。
妳就這樣被領進了天堂,
仿佛美好將永遠被妳消受;
妳別無希冀、需求和願望,
衷心追求的目標已經達成,
妳得見這壹舉世容顏,
渴慕的淚泉頓時傾盡。
白晝尚未展開飛馳的雙翼,
時光卻似在後面驅逐!
暗夜之吻,壹次忠誠融合的銘記:
它就像明日的太陽永恒不變。
在悠然行進中彼此相守,
像姐妹壹樣,卻不全然壹致。
甜蜜如毒藥的吻別,
將綿纏而美妙的情絲斬斷。
我時行時止,回避門檻,
仿佛火劍天神在驅趕;
眼睛懊喪盯著陰暗小徑,
回頭凝望,門扉已緊閉。
此時只好緊鎖心門,仿佛這顆心
從未被開啟,也從未體驗過
幸福時光,像每顆天上的繁星,
曾在她身旁璀璨生輝;
不滿,懊悔,責備,沈重的憂戚
在郁悶氛圍中壓得喘不過氣來。
世界是否還在?那懸崖峭壁之上
是否還能承蒙神聖的日輝?
五谷是否成熟?碧綠的大地
是否伸延到河畔的牧場和叢林?
深邃的蒼穹是否還籠罩之上,
還能否看到白雲蒼狗,變幻萬千?
恍惚間有個曼妙的倩影
緩緩升起在天際,像六翼天使
從莊嚴的天國裏飄然而至,
多麽輕盈而窈窕,明亮而柔婉
妳看她婆沙曼舞,多麽歡快,
世上壹切可愛的形姿都無可比擬。
只有在剎那間妳才膽敢
將這替代她真人的幻影緊緊抓握;
回到內心深處!妳會有所發覺,
她將會有種種變換的姿影;
壹個姿態幻化為無數個
千姿百態,越來越惹人心愛。
想那時,為迎接她在門口流連,
壹步步都讓我消融斷魂;
吻別之後又轉身回到我身旁,
在我的嘴唇印上最後永別的壹吻:
愛的形姿竟如此鮮明,
像火焰壹樣烙印在我赤誠的內心。
這顆心,如巍峨城池般堅固,
為她堅守,將她守護,
為她保持永遠的忠貞,
只有當她出現,赤誠之心才能將自己領悟,
才會在鐘情的情網中自由自在,
只為了對她的感激,砰然心跳不已。
如果戀愛的能量,被愛的期望,
都已完全喪失,消逝無蹤,
就會馬上找到新的希望和興致
進行有益的計劃、決斷和行動!
如果愛情能使愛者更加振奮,
那麽在我身上已表現得臻於完美;
當然還要全靠她!——我的靈魂和肉體,
曾背負著沈重的憂傷;
在我苦悶、空虛、荒涼的心裏,
四處看到的全是恐怖的景象;
這時熟識的門檻隱約透出希望,
她如和煦的陽光翩然而至。
塵世之人——正如《聖經》所言——,
享受著神賜的平安和愛,
我要把它比作相伴愛人
所感受到的愛之歡欣與安和;
在心兒歇息的地方,什麽也無法
阻擋那最深的執念——我被她所擁有。
我們純潔的胸中回蕩著壹股熱枕,
於壹個更高、更純的不可知者,
出於感激,而甘願獻身,
要把這永不可名者加以辨認:
我們稱之為虔敬!——在她面前
我已感到如此崇高的幸福。
面對她的目光,有如太陽的炙烤,
面對她的呼吸,有如沐浴春風,
內心的情愫雖已久藏嚴寒的洞穴,
堅硬的冰石,也會逐漸消融;
自私,成見,都無法繼續保留,
只要她到來,都將倏然離去。
仿佛她曾說過:“時時刻刻,
總有快樂的生活呈現給我們;
昨日種種,我們無需過慮,
明日壹切我們也不能預知;
如果我害怕黃昏的降臨,
在日落時分,還可欣賞無限美景。
像我壹樣吧,明智而歡悅,
正視每壹瞬間!不可延挨!
快去迎接它,友好而歡快,
無論是行動,或是歡樂,或是愛;
到哪兒都永遠保持孩童的童真,
這樣妳便是壹切,妳便不可戰勝。”
妳說得真好,我想,這是神的恩賜
他以瞬間的恩惠,伴妳同行,
任何人在妳溫存的身旁,他就立刻會
覺得自己成為命運的寵兒;
我害怕妳那叫我離開的眼光,
再高深的學問,於我又有何用?
如今我已遠離!眼前的時刻
該如何安頓,我也說不出來;
她給我的那些臻於完美的至寶,
竟成為我的負擔,我必須擺脫;
而不可克制的眷戀在將我逼迫,
除了無盡的淚眼,別無良策。
那就讓淚如泉湧吧,讓它永不停歇;
可內心的烈焰依舊無法撲滅!
生與死在我胸口兇狠地廝鬥,
發出怒吼,要把壹切撕裂。
肉體的病痛還有醫藥可治,
可心靈卻缺乏決斷與意誌。
還缺少理解: 它何以如此癡戀?
它千百次溫習她的姿容,
時而逡巡不前,時而驀然不見,
時而影影綽綽,時而有清光簇擁;
這微薄的安慰又有何益,
不過來而復去有如潮汐。
忠實的旅伴們,就這兒把我丟下!
讓我獨自陪伴山巖和泥沼;
世界已向妳們開放,妳們快去吧!
大地寬廣,天空雄偉而崇高;
觀察吧,探索吧,把細節加以搜集,
就會陸陸續續講出大自然的奧秘。
我失去了壹切,連自我也給落下,
雖然我剛才還蒙眾神寵愛;
他們考驗我,送我潘多拉,
既有財富,又有災害;
他們逼我把恩賜的芳唇親吻,
又將我分開,使我斷魂。
(綠原譯,略有修改。歌德極為珍視這首詩歌,”他用拉丁字母把詩歌寫在堅固的仿羊皮紙上,並用壹張紅色的摩洛哥羊皮把它包起來,然後用壹根絲帶系好。“摘自《歌德訪談錄》。詩中這位19歲的少女名叫烏爾莉克?封?萊韋措,在與歌德分別後,終身未嫁,別人曾探問她與歌德之間的情事,她說如果當初母親同意,她會嫁給歌德。在她逝世前,她將珍藏壹生的歌德寫給她的書信付之壹炬,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