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給徐誌摩寫壹篇詩人小傳,著重突出詩人的詩路歷程,謝謝啦~

給徐誌摩寫壹篇詩人小傳,著重突出詩人的詩路歷程,謝謝啦~

徐誌摩,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897年1月15日出生在浙江海寧縣硤石鎮壹個富商家庭。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往北平,因飛機失事遇難。原名章(士序),字(棲+灬)森,筆名詩哲、南湖等,五歲受啟蒙教育,自幼受到祖母、母親的過多嬌寵和富裕生活環境,對他後來形成的縱情、灑脫、飄逸的性格及資產階級的平民主義思想產生壹定的影響。

1915年在杭州府中畢業,同年考入上海浸信會學院。1916年入天津北洋大學,次年隨學校並入北京大學就讀。1918年夏赴美留學,先在克拉克大學歷史系學習,後入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攻碩士學位。在此期間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和人道主義的思想。1920年秋赴英國,入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學習,後轉入劍橋大學學習。

1921年開始詩歌創作,深受英國貴族社會和唯美主義及藝術至上的思想影響,成為模仿英國唯美派詩人。早期作品追求資產階級個性解放及探索人生哲理。1922年與在德國學習的夫人張幼儀離婚,同年10月回國,到北京松坡圖書館工作,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平民大學教授。1923年和胡適等人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擔任翻譯,後隨泰戈爾漫遊歐洲。回國後編緝北京《晨報》副刊,這期間創作和發表了不少詩文,頗具影響。1925年自費出版了第壹本詩集《誌摩的詩》,作品表現了對平民百姓命運的關註和同情,對理想、愛情、自由的渴望與頌揚,藝術上表現出柔美、清麗的特色。散文《泰山日出》、《曼殊斐爾》等篇什風格飄逸、新穎。1925年去蘇聯,回國後對俄國十月革命提出質疑和批評。1926年4月1日《晨報.詩鐫》創刊,任主編。這時發表的作品藝術上更趨成熟,但也有理想生活破滅後的消極、頹廢的情緒。同年與陸小曼結婚,次年南下,先後在上海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任教,同年春與胡適等人籌辦新月書店,與胡適、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月刊,任總編緝。利用《新月》和魯訊進行筆戰,批評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1928年再次到康橋,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再別康橋》,這首詩意境優美、清新脫俗,音節和諧,廣為人們傳頌。

在短暫的十年文學生涯中,徐誌摩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他的作品感情真摯、清麗灑脫,獨創壹格,是“五四 ”以來的壹位重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