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思路與線索(了解即可):
第壹段交代李廣的家世背景,以及他在文帝時的發跡經歷;
第二段介紹孝景帝時期李廣抗擊匈奴的過人膽略,顯赫戰績及歷任要職;
第三段以程不識為比較對象,介紹李廣於漢武帝時期的仕途初期情形及其果敢勇毅的簡易治軍風格;
第四段介紹漢武帝時期,李廣仕途中期的慘淡經營,刻畫了其威武豪邁但又略顯殘酷,意氣風發但又略顯自負的將領形象;
第五段寫李廣仕途後期因內外原因導致大軍迷途遲至,繼而憤愧自殺的悲壯事跡
文帝發跡——景帝擔任要職——武帝時慘淡。
主要內容:通過其在三帝時期的不同際遇,展現其豪情躊躇卻又坎坷不平的壹生。至武帝時遭排擠而郁郁不得誌,最終被逼自殺,以悲劇結局。
李廣的人物形象:
1、驍勇善戰,武藝超群,謀略得當,機智敢。
2、身先士卒,治軍簡易,對士兵關愛有加。
3、功勛卓著卻始終不遇,至武帝時遭排擠而郁郁不得誌,最終被逼自盡以悲劇結局終其壹生。
藝術特點:
1、整體以時間為序,敘事詳略得當。
2、善於抓住李廣最突出的特點,多維度地刻畫人物,使形象立體化。
3、運用對比手法,以突出李廣性格才能過人之處。如以匈奴射雕者與李廣對比,突出其高強武藝;以程不識嚴謹刻板的帶兵風格突出李廣簡易的帶兵風格;以李蔡的仕途平坦對比李廣的官場遭遇等。
4、司馬遷的人物傳記筆端含情,傾註了對李廣的深切同情,同時流露出對當權者的憤慨感情,主要是在敘事中體現出來的。
5、語言通俗,富於文采,動詞運用精當,語言活潑跳蕩,節奏感強。如李廣與匈奴的遭遇戰,用長短四句話十多個字,淋漓盡致的描繪出漢軍視死如歸,壹往無前的精神,勾畫了壹場兩軍交戰的大場面。
精選註釋:
受:傳授、學習
為:擔任
及:等到
度(duó):計算,推測
用:由於,因為
鐵:俸祿的等級
當(dàng):判斷,判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成語出處):比喻為人誠摯,自會有強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班固《蘇武傳》
文學常識:
1、班固:字孟堅。寫成《漢書》大部分篇章,未成去世。班固還是東漢著名賦家,有代表作《兩都賦》。
2、成就:《漢書》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其體例除無“世家”外基本承襲《史記》。全書記事始於漢高祖,止於王莽末年。
主要思想內容:
通過生動具體的細節描寫,突出地再現了蘇武作為漢使被扣匈奴,十九年間不為威服、不被利誘、艱苦卓絕、視死如歸的感人事跡;
熱情謳歌了其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格。
蘇武人物形象:
1、蘇武以死報國的行動刻畫了她剛烈難犯、義不受辱的堅強個性。
2、兩次勸降突出他不受威逼利誘,對國家、民族忠貞不二的崇高氣節。
3、通過艱苦考驗的描寫,表現了蘇武堅韌不拔、歷久不磨的愛國意誌
堅強個性、民族氣節、愛國意誌等方面構成了蘇武的形象
藝術特點:
1、剪裁得法(詳略得當)。
詳寫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的曲折經歷,略寫回國後的事跡;
詳寫匈奴方面的勸降、逼降和蘇武的拒降,略寫蘇武在匈奴娶妻生子的事情,突出蘇武的愛國精神。
2、對比鮮明。
(1)、與張勝對比,襯托蘇武的深明大義,富於骨氣,及臨事不懼,對國家高度負責;
(2)、與衛律對比,以衛律的賣國求榮,突出蘇武崇高的民族氣節;
(3)、與李陵對比,李陵計較各人恩怨,蘇武則壹心壹意為國家利益著想,李陵自己前後的言行也構成對比。
領會衛律、李陵兩人思想情感的差異:
1、衛律死心塌地地投降匈奴,滿足壹時的榮華富貴,對蘇武軟硬兼施,叛臣面目十足;
2、李陵計較個人恩怨,壹失足成千苦恨,當其對蘇武勸說無效時,對比蘇武的民族氣節,內心有愧,痛苦而泣。
蘇武對衛律和李陵說了什麽?
1、對衛律:
武罵律曰:“女(rǔ)為人臣子,不顧思義,畔主背親,為降虜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於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鬥兩主,觀禍敗!”
對李陵:
(1)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
(2)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huān),效死於前。
《十五從軍行》
文學常識:
1、漢樂府的原意:
學府:指音樂機關,主要任務是采集民間歌詞,配上樂曲及將文人歌功頌德之詩,供祭祀和朝會宴飲時演奏。
2、樂府的發展:
(1)後代將樂府所唱的詩歌稱作“樂府”,樂府的含義便成為壹種合樂的詩體;
(2)“漢樂府”是漢代的樂府詩;
(3)根據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的分類,漢樂府詩多保存於郊廟歌辭、鼓吹曲詞、相和歌詞之中。
3、漢樂府的特點:
(1)漢樂府詩以民歌為精華,繼承了《詩經》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作品,多方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2)其基本藝術特色是擅長敘事,多采用雜言和五言(漢代首創),語言比較口語化,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影響深遠。
思想內容:
這是壹首敘事詩,是壹篇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兵役制度的民歌,反映了百姓在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寫作特點:
1、開頭直入主題,統攝全篇,從老兵從“十五”到“八十”寫出從軍時間之長。
2、截取片段,下面省略了老兵65年間從軍生涯的種種情事,截取他從近鄉到歸家這個片段,“道逢鄉裏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這四句借與鄉鄰的問答勾勒出家破人亡的人間悲劇;
3、最後以老兵孑然壹身的形象收結,余味無窮。
《古詩為焦仲妻作》
基本常識:
1、本篇最早見於南朝徐陵所編《玉臺新詠》,題為《古詩無名人為焦仲妻作》;
2、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入《雜曲歌辭》,題為《焦仲卿妻》;
3、後人取首句名《孔雀東南飛》;
4、是壹篇有名的長篇敘事詩。
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的壹樁婚姻悲劇。
思想內容:
通過焦仲卿、劉蘭芝二人的婚姻愛情悲劇,控訴了宗法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由的合理願望。
悲劇的形成:性格悲劇與社會悲劇。從蘭芝和仲卿死後,雙雙化鳥的角度看,故事又帶有神話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眾追求戀愛,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強烈願望。
人物形象
1、劉蘭芝:
( 1)堅強、持重、自尊,所以自請遣歸;
(2)不卑不亢、有教養,辭別時還牽掛婆婆和小姑;
(3)勤勞能幹,多才多藝;
(4)外柔內剛、自有主意、不為威迫所趨,不為榮華所動;
(5)溫柔體貼,深情專壹;
(6)果斷忠貞,敢於追求婚姻愛情的自由,維護自己人格尊嚴,具有壹定的反抗精神。
2、焦仲卿:
(1)終於愛情卻不敢直接抗爭,懦弱,拘謹,消極,反抗,忍辱負重;
(2)善良孝順,但為了愛情最後走上叛逆反抗道路。
3、焦母:極端蠻橫無理,獨斷專行,是壹個摧殘愛情的封建家長典型。
4、劉蘭芝哥哥:專橫跋扈,趨炎附勢,尖酸刻薄,冷酷無情,是典型的市儈形象。
概括主要情節,簡要說明“雙線推進”的結構方式:
(1)全詩主要分為四個部分:辭舊、送別、逼婚、殉情。
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焦仲卿真誠相愛,卻遭婆婆百般刁難,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蘭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因與仲卿有約,不願再嫁,夫妻二人雙雙命赴黃泉。
(2)敘事采用雙線交替推進的方式,結構縝密緊湊。
第壹條線索,圍繞劉焦兩家的家庭矛盾沖突展開,仲卿求母、蘭芝求婆、蘭芝拒婚、仲卿別母,展現了人物間破壞與反破壞的鬥爭。
第二條線索圍繞蘭芝與仲卿之間的愛情展開。
①眾卿求母失敗後,與蘭芝的臨別反映了兩人濃厚深切的戀情。
②蘭芝辭別婆婆後,以重金的話別書寫了他們真摯堅定的感情。
③,蘭芝據婚後與仲卿的訣別,刻畫了他們生死相依的愛情。
這兩條線索交替發展完成了故事的敘述及人物命運的展開。
簡析“蘭芝辭別”“太守迎親”的作用:
蘭芝辭別和太守迎親兩處濃墨重彩,著意鋪陳,對表現人物心情,刻畫人物形象,烘托悲劇主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析以人物對話刻畫人物性格的特點。
1、人物對話富有個性,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2、舉例分析:
①通過語言表現人物性格,如劉蘭芝的外柔內剛,焦仲卿的懦弱無奈,焦母的專橫,劉兄的勢力;
②不同場合的話語可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劉蘭芝對仲卿、焦母、小姑哥、哥和母親講話時的態度和語氣各不相同,焦仲卿亦如是。
③對話符合身份特點。如次要人物媒人、府君的簡短對話,各自符合人物的身份特點。
3、語言的基本風格為自然、樸實、流暢。
沒段景物描寫的意義:
有象征意義,象征著男女主人公愛情的不朽,表達了作者對他們追求自由愛情精神的贊美,對他們悲劇命運的同情,也借以告誡後人不要讓悲劇重演。
《行行重行行》
文學常識
收錄情況:
《古詩十九首》最早收錄於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題為“古詩”。大都作於東漢末建安之前幾十年間,作者多屬於中下層文人士子,非壹人壹時之作。
作品內容與風格:
作品風格韻味比較接近,都為抒情短篇。內容多寫夫婦朋友間的離別情緒,以及士子們的仿徨失意,是東漢後期動蕩不安生活和社會感傷心裏的真實寫照。
作品成就與特點:
形式多用五言,語言含蓄蘊藉,善用比興寄托,言近旨遠,語短情長,劉勰評為“五言之冠冕”,是文人五言詩達到成熟階段的標誌。
《行行重行行》
思想內容:
這首詩表現思婦懷念遠行丈夫的情感,先敘初別之情,次說路遙會難,再訴相思之苦,末以自我寬慰做作結,情感表達細膩入微。
藝術特色:
1、用語和節奏上都運用回環復沓,反復詠嘆的表現方法。首句連鐵四個“行”字,僅以壹“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言其極遠,兼有久遠之意,時間、空間翻進壹層。
復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沈重的壓抑感。
2、“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兩句用比興手法,表面上喻遠行君子,說明物尚有感,人豈無情的道理,同時暗喻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
重點語句:
1、“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暗示悲傷,出自《楚辭.九歌.少司命》。
2、“浮雲蔽白日”設想丈夫另有新歡,暗示思婦對在外丈夫行為的掛念和猜疑。
《迢迢牽牛星》
重點語句
1、“終日不成章”借用《詩經.小雅.大東》篇中的詩句。
2、“泣涕零如雨”借用《詩經.邶風.燕燕》中的詩句。牛郎織女的故事在漢代已流傳。
思想內容:
借用神話傳說通篇描寫牽牛織女隔河相望而無法相聚的痛苦,把本來無情的兩個星宿寫得如同人間被活活拆散的恩愛夫妻。
表面上字字在我敘寫天上織女的思念之情,實際句句在抒發人間思婦的離別仇恨,采用浪漫主義的想象,表達的卻是東漢時期動蕩社會中遊子和思婦的現實痛苦。
藝術特色:
1、全詩壹***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字詞語,如迢迢、姣姣、纖纖、劄劄、盈盈、脈脈。
2、(作用)疊字修辭格的運用是這首詩的重點,既增強了節奏的美感和音韻的協調,又自然而貼切地表達了物性與情思。
再答上主體思想:表達了東漢時期動蕩社會中遊子和思婦的現實痛苦。
易錯點:
1、大量保存漢樂府的是宋代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
2、《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最早收錄於南朝徐陵《玉臺新詠》,後收錄在《樂府詩集》。
3、《古詩十九首》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題為《古詩》。